砸2400億買66架F-16V「0交機」!專家曝美國軍工危機

分享:

台灣2019年以約2472億元向美國採購66架F-16V戰機,原定於2027年完成交機,但至今尚未交付任何一架。專家指出,這一延遲不僅是單一軍購案的問題,而是美國軍工體系結構性危機的警訊。

圖為F-16V戰機。(示意圖/美聯社)
圖為F-16V戰機。(示意圖/美聯社)

臉書專頁「世界特種部隊與軍武資料庫」上月31日在臉書PO出一篇「國軍F-16V軍購案大跳票原因之一 台灣竟成美國通膨的間接受害者!?」的文章表示,2025年10月底,我國空軍的「鳳翔專案」本該在今年起分批接收的66架全新F-16V戰機(Block 70),至今交機數量仍是「零」。這筆高達2,472億元的鉅額軍購,原定2026年底全數到位,如今看來已是「不可能的任務」。

該粉專指出,有立委質詢爆出,美方軍售積欠我國總額已高達6,590億元,F-16V延宕案最為嚴重。「過去美國對台軍售,即便有延遲,也未如此離譜」。該粉專指出,「一葉知秋,這不只是單一軍購案的跳票,而是美國軍工體系結構性危機的警訊」。

台灣向美國採購66架F-16V戰機與相關系統、裝備,卻至今遲遲未交機。(示意圖/資料照)
台灣向美國採購66架F-16V戰機,卻至今遲遲未交機。(示意圖/資料照)

該粉專認為,F-16V的延遲並非單一因素。最初(2023-2024年),美方將延誤歸咎於Block 70複雜的「飛行控制軟體」整合問題,這與F-35的「技術更新3」(TR-3)升級困境如出一轍,屬「技術瓶頸」。然而,軟體問題尚未完全克服,新的「生產瓶頸」已浮上檯面。據空軍參謀長李慶然中將上月23日向立法院的報告,目前僅有10架F-16V預計能在年底前組裝完畢並試飛,但確切交付時程未定。問題癥結點,直指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在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Greenville)的生產線,正疲於應付全球訂單,而人力短缺導致產能無法拉升。

該粉專進一步指出,美國軍工巨頭正遭遇嚴重的人才斷層,產線無法全速運轉。過去一年,罷工潮席捲了美國國防工業。然而這些衝突只是冰山一角,更嚴重的是「高離職率」。根據人力招募公司Acara的調查,2023年美國國防與航太產業的年離職率高達13%,遠遠拋離全國平均的3.8%。然而,導致罷工與高離職率的背後推手,正是美國的持續高通膨。熟練技術工人的薪資漲幅(如3%),完全被飆升的物價(如12%)和高昂的醫療、租屋成本吞噬。與此同時,軍工巨頭卻將巨額利潤優先用於股票回購與發放股息,以取悅華爾街投資人,而非投資在留住核心技術人才上。這場危機的受害者不只台灣。它已演變成美國的國安問題,連五角大廈自己都身受其害。美軍自用的地獄火(Hellfire)飛彈、標槍(Javelin)反坦克飛彈等,同樣在排隊等交貨。

此外,該粉專強調,行政院長卓榮泰喊出「究責求償」,但國防部已坦言「合約沒有求償機制」。台灣的軍購案是透過美國的「外國軍售」(FMS)管道,合約極為嚴苛。美方可將供應鏈問題、勞工短缺等歸類於「不可抗力」因素。實務上,除非能證明美方有嚴重違約或疏失,否則幾乎不可能獲得賠償。台灣恐怕只能持續催促,並成為這場遠在天邊的美國通膨風暴的買單者之一。

 

留言衝人氣 1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