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去醫院!疫情延遲篩檢!超過千人不知自己罹大腸癌

分享:
0:00
volume_up

實習記者陳昀娟/綜合報導

因疫情的關係,不少病患不敢去醫院,將原本預定的內視鏡追蹤推遲了一兩年,近日回診安排檢查時不免憂心,根據國健署推測,由於大腸癌篩檢率下降,全台至少有1100多位大腸癌患者還沒有被診斷出來,接下來病情會惡化是可預期的。

大腸癌「4警訊」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錢政弘在臉書粉專《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發文衛教,整理出四個最重要的大腸癌警訊,分析其預測效果,希望民眾不必太過焦慮。這四個警訊分別是:

  1. 排便習慣改變
  2. 出血、血便
  3. 貧血症狀
  4. 腹痛、腹脹

醫師錢政弘指出,排便習慣改變是大腸癌的警訊。(示意圖/Pexels)

合併2症狀 風險逾2成

根據2019年瑞典的研究顯示,研究者分析了4家醫院共628位有大腸癌症狀的民眾,並確診大腸癌的比例,其中部分民眾只有其中1項症狀,有的人則是有2項以上症狀,分析的結果如下:

  • 只有排便習慣改變的人,有8%是大腸癌。
  • 只有血便的人,有20%是大腸癌。
  • 只有貧血的人,有34 %是大腸癌。
  • 同是有排便改變和血便的人,有23 %是大腸癌。
  • 同是有排便改變和貧血的人,有24 %是大腸癌。
  • 同是有排便改變、血便和貧血的人,有46 %是大腸癌。

這樣看來排便習慣改變和大腸癌的好像沒有太大關聯,其實不然,錢政弘解釋,因為造成排便習慣改變的原因很多,如壓力太大、暴飲暴食,藥物的副作用等都會讓腸子出狀況,由於母數很大,所以統計上大腸癌的比例只有8%。錢政弘強調,排便習慣改變是很重要的警訊!據研究統計,有7成的大腸癌患者有排便習慣改變,且大部分人排便異常的現象是持續的,而研究中的患者症狀都超過一個月,錢政弘認為,如果排便有時而正常,時而不正常的情況,症狀比較不像大腸癌。據研究,合併2個以上的症狀,大腸癌的風險就提高2成以上,所以大家除了注意自己的排便次數是否有增加、大便是否變稀、變軟、變細之外,還要留意有沒有帶暗紅色或深紅色的血在糞便裡面;平時是否容易出現頭暈、疲勞、活動會喘等貧血的症狀?另外,若出現腹痛或腹脹的症狀,代表腫瘤變得比較大,有造成腸阻塞的情況,應馬上就醫檢查。錢政弘總結,若是一兩次大便不正常不用太擔心,先仔細看看大便有沒有帶血、想想自己有無貧血的症狀、看抽血報告血紅素是否正常,若這幾點有異常,建議儘早就醫檢查。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