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臉書高層日前出書,內容中爆料,臉書為了大陸市場利潤與大陸合作,推出「審查機制」來監控台灣、香港。對此,臉書母集團Meta今(2)日罕見召開線上記者會澄清,從未讓大陸政府對台灣用戶內容審查,不過Meta也坦承,從去年開始的確有對「政治類」的貼文內容降低流量。

前臉書全球政策總監Sarah Wynn-Williams日前出版《無心為善的人》,書中爆料,臉書曾設計一套由創辦人Mark Zuckerberg主導的內容審查機制,針對台、港地區瀏覽次數超過一萬次的貼文進行「人工審查」;並交由一名內部「總編輯」審核,可影響該貼文在平台上的流通與可見度。
此說法在台灣引發高度關注,Meta今天罕見為此召開線上記者會,由META亞太區公共政策副總裁Simon Milner澄清強調,臉書從未接受大陸政府對台灣用戶的內容審查,也沒有在大陸設置內容審查團隊。
Milner指出,臉書去年曾降低政治類貼文,原因是有不少用戶反應「太多政治內容」,但這並非針對特定事件、議題,而是廣泛地進行調降,其中部分用戶也提到「426」這個詞彙只要出現在貼文,就可能會被降低觸及。對此,Milner坦言,這是非常複雜的問題,必須透過內容審查團隊來判斷是否構成「仇恨言論」,但他可以保證,不會因為單純出現「426」的數字就遭到降流。
針對媒體提問,Meta為什麼不直接在台灣聘用審查人員,而要採用外包方式運營。Milner回答,因為客服內容是全天24小時、全年無休進行,因此必須經過統一的管理,無法公開審查人員地點,是為了要顧及這些人員的安全,以確保不會有有心人士趁機要求影響貼文內容。雖然沒有說出審查人員所在地,但Milner指出,絕不會交給大陸政府來審查台灣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