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隼火箭彈射擊表現優異 二型升級研發接近完成

分享:

實習記者鍾弘元/綜合報導

國防自主武器研發再傳捷報!國造「紅隼」反裝甲火箭彈射擊成效報告近日出爐,國防部指出,目前已由海軍陸戰隊、海巡署、憲兵單位及陸軍進行實彈射擊訓練,累計發射達1104枚,僅2枚未發,命中率與使用穩定度表現亮眼,整體可靠度高達99.8%。

圖為2024年11月,陸軍義務役士兵在南測中心基地進行戰力鑑測時,進行「紅隼」火箭彈實彈射擊的畫面。(資料照/中天宋玉寧攝)
圖為2024年11月,陸軍義務役士兵在南測中心基地進行戰力鑑測時,進行「紅隼」火箭彈實彈射擊的畫面。(資料照/中天宋玉寧攝)

紅隼火箭彈為中科院研發、具備不對稱作戰優勢的輕型反裝甲武器,專為摧毀敵方輕型戰甲目標設計。其有效射程達400公尺,最大可穿透300公厘軋壓均質裝甲(RHA),表現明顯優於現役66火箭彈的200公尺射程與200公厘穿甲能力,提升我軍面對裝甲威脅的反制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具備多項性能升級的「紅隼二型」也正進入研發尾聲。國防部表示,該型火箭彈將配合未來戰場多樣需求,強化「室內射擊」與「預測目標」等作戰場景,同時新增「串列彈頭」技術以對抗反應裝甲,並致力於發射器減重工程,目前已由原始的7.6公斤降至5.1公斤,最終目標鎖定4公斤以下,預定在民國114年底前完成全部測試。

中科院初步評估指出,紅隼二型的穿甲深度已突破500公厘RHA,有望對重型戰甲構成實質威脅。相關資料也指出,相較於單價高達620萬元的美製拖式2B飛彈,紅隼火箭彈單枚成本僅約10萬元,可大量生產、快速部署,適合作為高低搭配模式的中低價位反裝甲方案,提升整體作戰靈活性。

國防部強調,「紅隼」系列火箭彈的穩定表現與升級潛力,展現我國國防自主的技術實力,也為地面部隊提供更具成本效益與戰場適應性的反裝甲武器選擇。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