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在YouTube頻道「出神入化廖醫師」分享,行醫30年來常被病患詢問:「我不抽菸、不喝酒,也吃得很清淡,為什麼還會得癌症?」他解釋,許多癌細胞實際上是被日常習慣慢慢餵養出來的。
廖醫師提到一位40歲男性工程師案例,該患者習慣外食、喝手搖飲與熬夜加班,健檢時發現罹患早期大腸癌。廖繼鼎強調,預防癌症不是等生病才搶救或一味亂補,而是應從減少危險因子著手,特別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四種養分。
第一種是「糖毒」,包括手搖飲、白麵條、甜麵包等。廖醫師解釋,癌細胞確實愛吃糖,但其他細胞也需要糖分提供能量,關鍵在於糖的種類與攝取量。高糖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會導致血糖上升,促使胰臟分泌過多胰島素,使細胞生長訊號過度活躍,增加癌變風險。

第二種是「油毒」,如炸雞、香腸、甜甜圈等,這類食物會促進身體發炎反應。第三種「氧化毒」來自熬夜、壓力、抽菸等習慣,會導致身體「生鏽」。第四種「腸毒」則源於少菜多肉、外食便當等飲食習慣,這些會破壞免疫力。
廖繼鼎表示,從根本避開這四種慢性毒素,就能讓身體回歸自然修復節奏,「10年後,它可能決定你能不能健康老去。」他認為這是最簡單有效的防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