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台軍演」之外 解放軍、美國都有另一套劇本

分享:

文/羅慶生

日前解放軍在台灣周邊進行「聯合利劍—2024A」演習,依據大陸央視發布的演習區域示意圖,兵力包圍整個台灣,各方也探討未來台海戰役是否也可能是類似模式,然而這忽略了美軍在第一島鏈的存在。未來中共在台海動武,美軍不會視而不見,一定會扮演關鍵角色。

「聯合利劍-2024A」演習(圖/央視)

為什麼?因為戰爭是最激烈的競爭。在美中競爭形勢下,如果戰爭爆發,美軍不能讓解放軍突破第一島鏈,否則西太平洋就會成為解放軍艦隊的勢力範圍。中國海軍規模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海軍。這個龐大艦隊一旦毫無阻礙進入太平洋,將成為美國與其盟邦的最大威脅。

因此,美軍是否介入台海以及是否戰略模糊或清晰等議題,其實都已經過時,美軍是必然介入的,甚至在中共動武之前,只要有跡象,美軍就會投入。只是美軍介入的兵力將不是一般預期的航母艦隊,而是陸戰隊;兵力投射的地點也不會是台灣,而是台灣南、北端的島嶼。

陸戰隊「濱海作戰團」的任務

美國使用「第一島鏈」這術語描述中國近海的帶狀島嶼,是從美軍太平洋防線的角度出發。第一島鏈就是太平洋第一道防線,第二島鏈是第二道防線。美軍如果守不住第一島鏈,就必須退到第二島鏈,而從地圖即可看出,第二島鏈遠不如第一島鏈緊密,要封鎖亞洲陸權挑戰太平洋海權,第一島鏈非守住不可。

雖然美國在二戰之後,就與第一島鏈國家都簽訂共同防衛條約(與中華民國簽訂的《中美共同防衛條約》在1980年失效),但並不表示美軍第一島鏈防線固若金湯,而是仍有缺口。

解放軍海軍進出西太平洋有兩條便捷路線,一個是宮古海峽,另一個是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寬約145海里,巴士海峽寬約100海里,這就是第一島鏈的兩個缺口。以往美軍可以憑藉強大艦隊封鎖這兩個缺口,但在解放軍發展出高超音速反艦彈道飛彈後,航空母艦等大型軍艦的風險大增,迫使美軍不得不將以往戰力集中在航母戰鬥群的作戰模式,改為分散式。航母甚至被質疑,戰時是否會到關島以西作戰。

封鎖第一島鏈缺口的任務於是交給陸戰隊。相較是否要打分散式作戰迄今仍舉棋不定的海軍,任務明確的陸戰隊則在高層支持下,分散式作戰發展極為迅速,甚至顯示出某種程度的急迫感。

2022年8月,第一個具驗證性的陸戰隊「濱海作戰團」(MLR)在夏威夷成軍。這距2020年中國發射2枚反艦彈道飛彈擊中南海移動靶船,證明解放軍彈道飛彈確實具有反艦能力,不過兩年。

由於美軍在沖繩的宮古島已經有基地,足以處理宮古海峽,巴士海峽則缺乏佈署,如何處理巴士海峽的封鎖就美軍成為最緊急事項。而最適合封鎖巴士海峽的島嶼,就是菲律賓的巴丹群島。

去年2月,美國防長奧斯丁(Lloyd Austin)訪問菲律賓,即與菲律賓簽下開放四個軍事基地的協議,包括位置在菲國最北端,面向巴士海峽的呂宋島基地。這些基地建設完成後可能作為MLR駐地。因為第二支MLR去年11月在沖繩成立,第三支MLR預計將駐在關島,將第一支MLR擺在夏威夷缺乏戰略意義。

去年4月,美軍在巴丹群島進行測試,由兩棲登陸艦出發的數百名美軍陸戰隊員被4架魚鷹機空運至島上,一組「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海馬斯(HIMARS)也嘗試運上島嶼。8月,傳出美國軍方有意在巴丹群島某個偏遠島嶼開發民用港口的消息。11月,美、菲「海上戰士合作」(Kamandag)聯合軍演在巴丹群島舉行。今年4月,美、菲「肩並肩」年度軍演地點也選在巴丹。這都顯示美軍對巴丹群島的興趣。

為了打分散式作戰,新編成的MLR編制1個步兵營、1個防空營、1個後勤營與1個反艦飛彈連,作戰時步兵營和反艦飛彈連編組成多個排級的「濱海戰鬥隊」(LCB),將登陸各島嶼,建立具有強大反艦能力的「分散式遠征前進基地」(EAB),相互火力支援,以達到陸戰隊「以陸制海」的構想。

因此EAB反艦系統的威力就很重要,如果射程近將無法發揮作用,但射程遠,發射機構的鈍重性就很大,如何運上島嶼就是個大問題。美軍正在研發新型的岸基防禦飛彈系統(Coastal Defense Missile System)、海岸和島嶼防禦系統 (Coastal & Island Defense System ),甚至改良陸軍的海馬斯系統,以尋找適用武裝。這些都是以重型卡車裝載發射箱與控制機構,能迅速轉移位置,火力強大。也不排除發射自殺無人機或無人艇,發動更遠距離的攻擊。烏克蘭的自殺無人艇攻勢,就曾打得俄羅斯黑海艦隊幾乎團滅。

F-16戰鬥機23日執行空中戰鬥巡邏任務。(圖/國防部提供)

對解放軍攻台的影響與反制

對解放軍來說,如果美軍陸戰隊分散式作戰成熟,MLR在戰爭爆發或之前登陸宮古群島與巴丹群島的多個島嶼,建立具備強大反艦能力的EAB,那麼就如芒刺在背,威脅極大。如果以環島軍演模式包圍台灣,那麼在東、南外海軍艦面對台灣的同時,後方也將遭陸戰隊EAB鎖定,成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更可能的是被EAB分散式的反艦火力所拘束,被封鎖在第一島鏈內,到不了台灣東部外海。

這在軍事上是不能被接受的。解放軍航母戰鬥群出不了第一島鏈,難道要讓這些遠洋艦隊,只能在近海巡弋嗎?解放軍必須解決這問題,否則即便造再多航母,也無用武之地。

這表示解放軍如果要對台動武,無論封鎖或三棲聯合登陸,都必須先處理美軍陸戰隊分散在各島嶼的EAB。但這很不容易,因為軍艦只要接近島嶼,就將先遭EAB反艦飛彈的攻擊,而EAB的反艦系統能迅速移動,要鎖定位置用巡弋飛彈或無人機攻擊很困難。如果用彈道飛彈打,那就太浪費了,而且命中率也不一定高。

不過,不久前中國大陸一艘1500噸至2000噸的新型匿蹤軍艦曝光,或許就是解放軍反制EAB所尋求的解方。因為千噸級軍艦不適合遠航作戰,而近海防衛又無需隱形。打造這款縮小版的朱瓦特(Zumwalt)式驅逐艦,唯一合理的用途就是在近海奇襲。匿蹤航行到島嶼附近,對EAB發動猝然攻擊,以消除宮古海峽與巴士海峽的航行威脅,為大型戰艦打通東出太平洋的通道。

因此,如果要做一個符合未來實際景況的兵棋推演,解放軍的台海第一戰,或許不是打台灣,也不是打國軍,而是打美軍駐第一島鏈的陸戰隊濱海作戰團。「環島軍演」只是一場給民眾看的軍事大秀,無論美軍與解放軍,都還有另外一套不公開的劇本,以應對未來真正可能的衝突。(本文作者羅慶生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原文題為《解放軍「環島軍演」? 忘了還有美軍存在》,國戰會專稿,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天新聞網、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留言衝人氣 1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