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陀兒颱風來勢洶洶,天氣風險公司天氣分析師吳聖宇表示,由於颱風預報路徑的變化,預估山陀兒將會先逼近恆春半島、台東近海後,再沿著東岸北上,可能週一(30日)會先針對恆春半島、東南部一帶發布陸警。
吳聖宇昨(28日)在臉書提到,氣象署28日晚間8時的官方主觀預報路徑資料出來,預估山陀兒颱風將會先逼近恆春半島、台東近海後,再沿著東岸北上,來到宜蘭以東後加速向東北遠離,呈現一個轉彎角度較大的拋物線路徑。
吳聖宇表示,各預報模式做出來的客觀預報也都差異不大,包括ECMWF-IFS、ECMWF-AIFS、ECMWF系集模式(ENS)、氣象署內的TWRF等等幾個比較常用的模式,都有接近或類似的預測結果。主、客觀預測之間的差別可能是在於,有沒有先登陸恆春半島然後再向北北東沿著東岸北上,客觀模式預報模式大多有做到會先登陸恆春半島,因此這一點可以再觀察官方機構的主觀預報路徑會不會再有調整。不過不論路徑預報上是否還有少許的微調,依照氣象署的官方預報路徑,預估今天(29日)清晨至上午間會先針對巴士海峽、台灣東南部海面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然後會逐漸擴展至其他海面,陸上颱風警報則可能會在週一(30日)凌晨到清晨間,率先針對恆春半島、東南部一帶發布,然後再逐漸擴展到其他區域。
吳聖宇指出,山陀兒颱風結構正在逐漸好轉,深厚的高空槽線正為它帶來良好的輻散外流,因此有可能很快就會發展為中度颱風,同時暴風圈也會逐漸擴大,尤其來到台灣附近後,颱風本身環流加上東北季風匯入,風場範圍將會明顯擴大,半徑預估可能來到250公里,已經算是一個大而強的颱風。對台灣的影響來說,今日(29日)仍是颱風外圍環流的東北風到偏北風影響,迎風面的東半部、恆春半島等地降雨較明顯,西半部大致為多雲或有陽光的天氣,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風力部分提醒在嘉義以北沿海、東半部沿海、恆春半島沿海等地有強陣風出現的可能性。
吳聖宇分析,週一(30日)山陀兒颱風進入巴士海峽,暴風圈邊緣預估晚間會開始接觸恆春半島、東南部陸地,降雨仍集中在大台北、東半部、恆春半島一帶,雨勢會逐漸變大,下半天到晚間在南高屏一帶也會陸續開始有降雨機會,桃園以南到嘉義以北這一塊區域降雨仍然較少,主要是山區有短暫陣雨機會。各地沿海普遍都將有強陣風,比較內陸的地區也會慢慢有風勢出現。
吳聖宇說,下週二(10月1日)白天山陀兒颱風中心逐漸接近恆春半島,晚間就可能會相當接近(或登陸)恆春半島,暴風圈也將會逐漸由南往北陸續籠罩花蓮以南、雲林以南區域,包括花東、恆春半島、嘉南高屏等地雨勢明顯,尤其是台東、恆春半島以及高屏山區要特別注意大量的降雨,北邊一點的宜蘭、大台北到桃園一帶也會有一陣一陣的大雨出現,至於雲林以北、新竹以南這一塊區域受中央山脈地形屏障比較明顯,降雨仍然較少,集中在山區為主。
吳聖宇表示,下週三(10月2日)山陀兒颱風中心可能沿著東岸逐漸北上,暴風圈籠罩全台灣,各地風雨都比較明顯,雨勢最大的地方預估仍是在花東、恆春半島、南部山區一帶,晚間起宜蘭、北部地區雨勢也將隨颱風中心靠近,雨勢有增強的趨勢。風力部分應該各地都有較強陣風,颱風環流已經算是包圍整個台灣,不過這時候它的結構應該已經明顯被地形干擾破壞,颱風內核的強度將會逐漸減弱,因此風力的部分能有多少表現,反而要看颱風外圈的強風會涵蓋到哪些區域而定。
吳聖宇說明,下週四(10月3日)山陀兒颱風將加速向東北離開,下半天之後暴風圈可望脫離陸地,後期速度夠快的話,包括海上颱風警報在內都可望在入夜後陸續解除。白天期間降雨最明顯的地方會轉移到中北部山區一帶,尤其是北部山區,仍可能有明顯較大量的降雨。晚間之後颱風快速離開,各地的降雨就會大幅度減少或停止。下週五到週末(10月4-6日)基本上就是後續東北季風南下影響了,迎風面地區仍有局部短暫陣雨,各地沿海也還是會有較強陣風發生的機會。後續因為是東北季風南下,自然也就沒有西南氣流等影響的機會,這就是夏天颱風跟秋天颱風最大的差異。
至於這個颱風會不會有共伴效應?吳聖宇直言,目前來看應該會有,不過發生的區域並沒有直接落在台灣陸地上空,預估南北風明顯交會的位置應該會落在台灣北方海域(東海、黃海一帶),除非東北季風南下時間比預報來得提早,不然似乎共伴效應對陸地上的影響有限,北部、東北部一帶要注意的是當颱風中心來到台灣東北部海面後,颱風本身環流跟雪山山脈交會可能產生的顯著降雨。由於颱風預報路徑的變化,預估此次受影響最大的區域可能調整為花東、恆春半島以及南部山區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