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人口逐年上升,近年更出現年輕化趨勢。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失智症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多50歲甚至40多歲的民眾出現腦霧、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初期症狀,應提高警覺、及早預防。她提醒,透過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的改善,就能有效延緩認知退化,降低罹患風險。

失智症種類多元,其中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初期症狀包括記憶力明顯退化、經常忘記事情、重複說話等。其他類型還包括路易氏體失智症,常伴隨帕金森氏症狀如手抖、動作僵硬,額顳葉型失智症則可能以個性改變與行為異常為主要表現,患者情緒與社交能力明顯改變。
中風或腦部血管問題引起的血管性失智症,以及由營養不良、腦部創傷或代謝異常等可逆因素引發的失智症,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民眾在65歲前即出現失智症狀,屬於「年輕型失智症」,進展速度更快、症狀也可能更危險。
為預防失智症,高敏敏建議可採用結合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的「麥得飲食」,強調攝取天然原型食物、減少加工食品,有助於穩定血壓、護心護腦,她指出,研究已證實此飲食模式能降低阿茲海默症發病率,尤其對中年族群而言是重要的預防性飲食。
高敏敏建議民眾平時應多攝取十類護腦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各色蔬果、堅果、莓果、豆類、全穀類、雞肉、魚類、橄欖油,以及適量紅酒等。攝取頻率也有建議,深綠色蔬菜每日一份、莓果每週至少兩次、深海魚一週一次等,有助於維持大腦健康。
高敏敏進一步表示避免攝取高風險「傷腦食物」,例如奶油、人造奶油、加工起司、紅肉與加工肉品(如培根、香腸)、油炸食物、速食,以及高糖糕點與零食等,減輕心血管與大腦的負擔。
高敏敏強調,很多人誤以為年紀輕就不會失智,其實失智症可能潛藏多年才被發現,「預防從年輕做起,才是對大腦最好的保護。」呼籲民眾從現在起養成健康飲食習慣與良好生活作息,不僅有助於提升注意力與記憶力,更能有效延緩腦部老化、降低早發性失智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