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羈押一年!喊話法官好好思考:要讓台灣司法更脆弱崩壞?

分享: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7日出庭時情緒失控,狂罵檢察官,飆髒話「X」還摔水瓶,審判長江俊彥嘆:「台灣司法已經很脆弱,不適合再一再批評」。對此,柯文哲今表示來作證的公務員都說過程合法,他仍遭羈押。他要向法官喊話,這個脆弱的司法是否會變得更脆弱,甚至崩壞,現在是審判長要面對的問題。

圖為柯文哲7月22日提訊。(圖/資料照)
圖為柯文哲7月22日提訊。(圖/資料照)

柯文哲今天(14日)在臉書發文表示,京華城案在去年媒體開始炒作的時候,其實他根本不知道細節。要送都委會研議,他是知道的,因為議員在議會總質詢、便當會、協調會、陳情案,都有提到這個案子,而且都發局在內簽、備忘錄,也說請業者去都委會陳情說明,所以要送研議,他覺得很正常。至於送研議之後,他並沒有去追蹤本案,因為當時正是COVID-19疫情期間,也沒時間去管這些個案,所以在去年媒體炒作的時候,他才知道容積率840%這件事。

柯文哲直言,他是政治人物,所以整個案子不免有些政治、媒體等的干擾,例如:鏡週刊從頭到尾扮演側翼攻擊的角色,造成民間普遍有「司法勾結特定媒體,淪為政治打手」這種印象。

可能是 1 人和文字的圖像
圖取自柯文哲臉書。

柯文哲稱,排除這些,大家回到本案最核心的法律事實。迄今為止,所有來作證的公務員都說,京華城案過程是合法的。土地所有權人依照都市計畫法第24條提出容積獎勵申請,那是他的權利。審議結果,是都委會的權責。所以過程是合法的,他相信將來還有新的委員、公務員來作證,大概也是這樣講的。但是檢察官說這是個案,是違法、是圖利,用這個當作罪名把他羈押到現在。檢察官不是都市計畫案的專家,也沒有參加過都市計畫案的實務操作,為何所有的公務員都說這是合法的,而檢方卻可以在事後兩年說這是非法的?然後製造今天這個全國矚目的大案。他的律師也提出了很多個案,都是用都市計畫法第24條 去申請容積獎勵,而且有各種的型式。

柯文哲直言,他是過去一年,特別是過去八個月,在法庭上聽各方陳述,才慢慢弄清楚法律的爭執點,是如上所述,他相信法官在剛接到本案的時候,一定跟他一樣,對這個複雜的案情也搞不清楚,他作為當事人都要到現在,才慢慢把這個案情的法律爭議弄清楚了,現在大家對所謂圖利的法律爭議應該都比較清楚了。

台灣高等法院11日駁回抗告,裁定柯文哲從8月2日起延長羈押2月,並禁止接見、通信確定。(圖/資料照)
台灣高等法院11日駁回抗告,裁定柯文哲從8月2日起延長羈押2月,並禁止接見、通信確定。(圖/資料照)

柯文哲喊話,請法官在獨處的時候,想一下,10 年後,台灣社會會如何評價這個案子?10 年後,在座大部分的人應該都還活著,有機會看到這個歷史事件的發展。他個人在整個案情過程中,接觸到很多司法人員,甚至基層的法警,都是認真做事、很誠懇的人,台灣的司法不應因為少數幾個檢察官、少數幾家媒體,造成整個司法信任度的崩潰。

柯文哲更喊話審判長,現在是一個關鍵的時刻,在之前案情不明,當然可以有不同的決定。可是在當案情比較清楚的時候,就要按照已知的事實,做出新的決定。坦白講,他已經被羈押一年了,所有的痛苦都已經承擔了,特別是父親病危臨終時,他內心非常地痛苦,雖然他知道同事和學生一定會盡力照顧他的父親,但是他做為兒子、又是有名的醫生,卻完全幫不上忙,而且他父親是在他還在獄中的時候,帶著煩惱離開這個世界的,他是父親死後,律師來看守所律見的時候,才知道父親走了,不過這些都是他個人的痛苦,他也承擔過去了。

柯文哲直言,他今天要講的是,希望台灣的司法不要因為這個案子變得更脆弱、甚至崩盤。最近大罷免的結果,檢察官的作為絕對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大家都心知肚明。他已經被羈押一年,再多關幾個月,對他個人而言,這些痛苦都是小事。但對台灣司法的社會信任度的維護,如何把傷害降到最低,這是他更關心的。

柯文哲希望審判長跟兩位法官,靜下心來想一下,這個不是說今天要解決,只是大家獨處的時候想想看,請大家想一下,10年後這個案子台灣社會會怎麼看?就這樣。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