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瑪斯釋人質瘦骨嶙峋影像引憤慨 以媒對加薩危機同情轉冷

分享:

《路透社》指出,以色列媒體原本逐漸開始報導加薩的人道危機。然而,在哈瑪斯釋出2名以國人質骨瘦如柴的影片後,媒體對加薩平民困境的同情與關注幾乎消失了。

8月9日,以色列特拉維夫,人質的親屬和支持者參加集會要求釋放被哈瑪斯扣押的人質,並呼籲結束戰爭。(圖/美聯社)
8月9日,以色列特拉維夫,人質的親屬和支持者參加集會要求釋放被哈瑪斯扣押的人質,並呼籲結束戰爭。(圖/美聯社)

報導稱,7月底,當加薩民眾飢餓的畫面引發國際譴責時,一些以媒開始報導當地日益惡化的狀況,敦促政府採取更有力援助。以色列《12頻道》主播列維(Yonit Levi)更在直播中將加薩的人道危機稱為「道德失敗」。部分大學校長和國家大屠殺紀念館的負責人也呼籲政府協助飢餓的加薩民眾。

在長達22個月的戰爭期間,以媒主要關注哈瑪斯於2023年10月7日發動的攻擊帶來的創傷和影響、人質的命運和以軍的傷亡。部分民眾對列維的發言表示歡迎,認為這是以色列人願意審視戰爭對巴勒斯坦平民的影響。

然而,這股同情氛圍在7月31日急轉直下。哈瑪斯釋出一段21歲以國人質布萊斯拉夫斯基(Rom Braslavski)的影片,畫面中他瘦骨嶙峋、痛苦哭泣。3天後,另一段24歲人質大衛(Evyatar David)聲稱被迫挖掘自己墳墓的影片再次引發憤怒。

一名女子在要求釋放以色列人質的集會上,手持人質大衛的照片。(圖/美聯社)
一名女子在要求釋放以色列人質的集會上,手持人質大衛的照片。(圖/美聯社)

一名巴勒斯坦消息人士稱,哈瑪斯公布影片是為展示加薩援助受限的可怕影響,結果卻適得其反,終止了以國民眾對當地平民日益增長的同情。

以國最大發行量報紙《今日以色列報》(Israel Hayom)副總編達貢(Uri Dagon)說,當人質被哈瑪斯關押在加薩時,以色列人「無法體會對方的痛苦」。他也質疑為何國際媒體在刊登加薩民眾消瘦的照片時,未給予以色列人質影片同等的關注度。

特拉維夫大學摩西·達揚中心(Moshe Dayan Centre)資深研究員喬雷夫(Harel Chorev)稱,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襲擊後,許多加薩民眾圍觀人質、用手機拍攝、對他們吐口水和毆打的影片,讓以色列人難以對加薩民眾產生同情。

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走過加薩市海灘邊的臨時帳棚。(圖/美聯社)
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走過加薩市海灘邊的臨時帳棚。(圖/美聯社)

加薩衛生部數據指出,自戰爭開始以來,已有222人死於營養不良和飢餓。然而,來自特拉維夫的28歲律師邁蒙(Orit Maimon)說,「我不認為加薩有飢荒,我不認為那裡的情況理想或很好,但我不認為有飢荒」。

總部位耶路撒冷的智庫「以色列民主研究所」(The Israel Democracy Institute)最新民調顯示,78%的猶太裔以色列人認為以國已做出重大努力避免巴勒斯坦人受苦,僅15%認為以色列可以做得更多。

幾家以媒批評納坦雅胡政府未能將人質帶回家,也沒有為衝突後的加薩提出明確計劃。其中最直言不諱的是左派報紙《國土報》(Haaretz),該媒體也大量報導加薩的苦難,包括對以軍在當地軍事行動的調查報導。

但以國政府也對批評聲音採取行動。去年11月,納坦雅胡內閣以「戰時支持國家敵人」為由,禁止政府官員接受《國土報》採訪,並中止政府在該報的廣告投放。報導指,以色列總理辦公室拒絕就這篇報導置評。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