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紙餐盒」恐致乳癌、性早熟  顏宗海:不鏽鋼餐具最好

分享:

塑膠餐具及紙餐盒在高溫下可能釋放有害物質,影響人體健康。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指出,塑化劑是一種環境荷爾蒙,若吃下肚會影響體內內分泌表現,可能導致男童女性化、女童性早熟,甚至增加婦女乳癌風險。

塑膠餐具及紙餐盒在高溫下可能釋放有害物質,影響人體健康。(圖/翻攝《健康我+1》畫面)
塑膠餐具及紙餐盒在高溫下可能釋放有害物質,影響人體健康。(圖/翻攝《健康我+1》畫面)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受中天新聞《健康我+1》頻道訪問指出,民眾常用紙餐盒外帶食物,但紙盒內層其實有一層塑膠膜,大多是4號低密度PE材質,耐高溫僅70-90度,他強調「我會建議說,我們買的只要是紙餐盒或手搖杯飲料,只要紙的都不要進高溫,不要進我們的電鍋、微波爐。」

塑膠餐具方面,政府規定有7種環保回收材質,其中5號PP聚丙烯最耐高溫,可達100-140度。但顏宗海表示,即使如此,他仍不建議進微波爐或電鍋,「因為就擔心說,我們在微波爐的話,要看你的時間短還是長,如果你的時間比如說3分鐘4分鐘5分鐘,其實它溫度蠻高的,可能就超過140度,所以都不要。」

《影片完整版連結請點我》

另外,美食街或夜市常見的美耐皿餐具,雖然耐熱溫度可達110-130度,但顏宗海指出,許多醫學研究顯示,在50-60度時就可能融出三聚氰胺,「因為我們美耐皿就是甲醛跟三聚氰胺的集合物,也許溫度50-60度以上,就開始會融出三聚氰胺,會污染到我們食物,三聚氰胺吃多的話,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他還說,雖然目前沒有研究證明使用特定塑膠餐具會導致癌症,但美耐皿含有甲醛,而甲醛本身就是致癌物質。因此,他建議不要用塑膠餐具加熱食物。

美耐皿餐具雖然耐熱溫度可達110-130度,但許多醫學研究顯示,在50-60度時就可能融出三聚氰胺。(圖/翻攝《健康我+1》畫面)
美耐皿餐具雖然耐熱溫度可達110-130度,但許多醫學研究顯示,在50-60度時就可能融出三聚氰胺。(圖/翻攝《健康我+1》畫面)

關於保鮮膜,顏宗海提醒,市面上保鮮膜有PVC(3號)和PE兩種,其中3號PVC容易釋出塑化劑,耐高溫僅60-80度「我們保鮮膜最常用的就是說,晚上煮了很多道菜,臨時又很多剩菜,然後上面有個保鮮膜把蓋著,放冰箱冷藏保存,第二天再加熱。」他建議,在便利商店請店員加熱食品時,應完全移除保鮮膜再加熱。

運動水壺等7號PC材質的塑膠容器,顏宗海也不建議裝熱水,他說「PC遇到高溫或者刮到,它容易融出雙酚A,然後雙酚A也是一種環境荷爾蒙。」他提到,政府已在多年前禁止使用含雙酚A的塑膠奶瓶,因為雙酚A對孩童影響更大。

至於金屬罐頭和鋁罐飲料,顏宗海說明內層也有塑膠膜,可能含有雙酚A,「所以我們都說不管是罐頭食品,不管是鋁罐的飲料都不能直接加熱,你要加熱,一定要把它倒出來再來加熱。」

顏宗海建議可以使用不銹鋼,因其化學結構穩定,能耐高溫耐油脂。(圖/翻攝《健康我+1》畫面)
顏宗海建議可以使用不銹鋼,因其化學結構穩定,能耐高溫耐油脂。(圖/翻攝《健康我+1》畫面)

最後,顏宗海表示他平常都是使用不銹鋼餐具,「我外帶我的水的話,我都用保溫杯,不銹鋼保溫杯,我外帶我的食物我都用不銹鋼的餐盒。」他解釋,不銹鋼化學結構穩定,能耐高溫耐油脂,建議使用304或316系列的不銹鋼,前者含18%鉻、8%鎳,後者含18%鉻、10%鎳,化學結構都很穩定。他也提到,玻璃或瓷器餐具也是不錯的選擇,只是容易摔破。

留言衝人氣 18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