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性腸道疾病≠腸躁症!醫揭「5常見症狀」:嚴重肚破腸流

分享:
0:00
volume_up

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是一種消化道的慢性發炎疾病,初期常被誤認為腸躁症,若是和壓力有關的腸躁症,通常發生在白天或有壓力時疼痛,飯後往往會肚子絞痛想排便,排便後就會緩解,但若出現其他相關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必須進一步接受檢查。

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是一種消化道的慢性發炎疾病,初期常被誤認為腸躁症。(示意圖/pexels)

林口長庚醫院發炎性腸道疾病中心主任李柏賢醫師說明,發炎性腸道疾病主要分成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好發在學生、上班族等20至40歲青壯年,常見臨床症狀包含腹瀉、腹痛、血便、黏液便、貧血以及體重減輕,其中潰瘍性結腸炎以腹瀉、黏液便、血便為主,克隆氏症則以右下腹疼痛為主要表現。

該疾病是患者自體免疫系統攻擊腸道,引起嚴重腹痛、血便,有部分人腸道狹窄、穿孔、阻塞,甚至「肚破腸流」,瘻管導致肚皮、生殖器官滲出糞便,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疾病初期常被當成急性腸胃炎或大腸急躁症合併痔瘡出血,長期若沒妥善控制,會增加急診、住院、手術切腸、甚至腸癌的風險。

發炎性腸道疾病主要分成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好發在學生、上班族等20至40歲青壯年。(示意圖/pexels)

由於該疾病成因複雜,目前研究顯示和基因、西化飲食、食品添加物、環境污染和腸道菌叢改變有關,李柏賢指出,雖然過去西方國家IBD盛行率高,但近年亞洲國家發生率急遽上升,推測是飲食型態轉向西化以及食品添加物改變腸道微菌叢。(文/CTWANT)

更多【CTWANT】報導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