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揪出786名新生兒聽損!「黃金72小時篩檢」防影響語言發展

分享:
0:00
volume_up

樂樂(化名)的媽媽回想起他出生不久確診聽損時,感到晴天霹靂,但幸好及時檢測,得以及時矯正、接受聽語療育。國健署指出,嬰兒出生後黃金72小時篩檢,去年找出786名聽損兒。

根據全球統計,每千名新生兒中約有3至5名面臨先天性聽力損失。(示意圖/Pixabay)

回想起兒子接受聽力篩檢的過程,樂樂(化名)媽媽說,一開始都覺得只是羊水塞住,沒想到最後會確診聽力損失,當時只覺得「腦子一片空白」、非常崩潰。但後續在各界幫助與關懷下,非常慶幸有及早發現,如今樂樂的語言發展,並沒有和其他小朋友差太多。

根據全球統計,每千名新生兒中約有3至5名面臨先天性聽力損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民國101年起全面推動本國籍出生3個月內新生兒聽力篩檢服務。去年共篩檢13萬4082人,篩檢率達98.9%位居全球最優之列,共發現有786名聽力損失兒童。

回想起兒子出生不久確診聽損時,樂樂媽媽(中)只記得當時腦中一片空白,但幸好有及時檢測,得以及時矯正、接受聽語療育,如今樂樂語言發展與其他小孩並無太大差別。中央社記者曾以寧攝  113年10月18日
回想起兒子出生不久確診聽損時,樂樂媽媽(中)只記得當時腦中一片空白,但幸好有及時檢測,得以及時矯正、接受聽語療育。(圖/中央社提供)

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指出,聽力是語言發展的基石,更會影響日後社交;然而聽力損失常是「隱形」的,家長難以透過日常觀察發現,須仰賴檢測找出。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說,有篩檢才能及時治療。新生兒聽力檢測,應在出生後1個月內完成篩檢、3個月內完成確診檢查,確診後1個月內選配合適的聽覺輔具,並於6個月內接受聽語療育。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民國101年起全面推動本國籍出生3個月內新生兒聽力篩檢服務,18日召開記者會提醒家長新生兒聽力檢測重要性。中央社記者曾以寧攝  113年10月18日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民國101年起全面推動本國籍出生3個月內新生兒聽力篩檢服務。(圖/中央社提供)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醫師吳振吉說明,如果沒有新生兒聽篩,重度聽損可能1、2歲才發現,輕度聽損則可能8到10歲才發現,錯過治療黃金期。聽損原因與嚴重程度各有不同,但不論聽損程度如何,目前已有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等輔具可以使用,且現在都有標準治療流程,家長可以不用過於擔心。

吳振吉說,不過仍希望持續改善制度,目前針對單側重度聽損,健保仍未給付裝人工電子耳,自費又動輒要新台幣60萬元以上,對家長是巨大負擔。此外,巨細胞病毒的感染也可能造成孩童聽損,因此也盼加強篩檢;針對基因變異造成的聽損,近年也開始發展標靶藥物,基因檢測將有助做治療決策。

國健署提醒,部分孩子可能會因為遲發性聽損或中耳炎、外傷、腦膜炎、感染等因素造成聽力受損,因此建議家長可以透過「兒童健康手冊」中的「聽力簡易居家行為量表」,檢視及觀察孩子對聲音的反應及語言表現,若有異常,盡速至醫療院所尋求專業協助。(中央社)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