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政治獻金案,26日遭北檢起訴求刑28年6個月,英、美多家主流媒體均予以報導,指出雖然柯案對民眾黨及其代表的政治運動造成了重大打擊,可能會加劇台灣的政治分歧,但台灣選民仍希望建立更多元化的政治格局,「第三勢力」恐不會輕易消失。
據BBC26日報導,柯文哲所帶領的民眾黨被一些台灣選民視為藍綠之外的一個選擇,而此次柯文哲涉案遭起訴求刑28年6個月,對他所代表的政治運動造成了重大打擊。報導指出,儘管柯文哲在今年1月總統大選的3位總統候選人中排名墊底,但能贏得超過25%的選票,表明台灣選民希望在兩個主要政黨之外建立更多元的政治格局。
路透社26日報導指出,民眾黨在台灣國會113席中僅占8席,但由於藍綠兩黨都不過半,擁有超過席次的影響力,大眾普遍認為柯文哲將於2028年再度角逐總統,但民調亦顯示,近來一系列醜聞重創柯文哲個人與民眾黨的支持率。
美聯社26日引述民眾黨中央委員林富男言論指,該黨表示對柯文哲的指控都是「政治迫害」。報導指出,柯文哲帶領的民眾黨被視為跳脫民進黨和國民黨的替代方案,因成功吸引台灣年輕選民的選票而受到關注,雖然該黨規模較小,但仍可以透過與國民黨結盟的方式影響台灣政局。
《紐約時報》26日分析指出,對柯文哲的起訴可能會加劇台灣的政治分歧,因民眾黨與國民黨及民眾黨存在矛盾,而藍白在台灣立法機構中佔據微弱多數的席位,束縛了賴清德的權利。報導引述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者、助理教授南樂(Lev Nachman)觀點指,柯文哲被起訴並不意味著民眾黨一定會解體,「重要的是需要記住,他在台灣喚醒的那種政治力量不會消失」。南樂認為:「那些仍認同台灣民眾黨的支持者們不會動搖,因為他們並沒有被柯文哲的被捕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