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今(1)日宣布台灣對等關稅稅率為20%,雖比4月份公布的32%降了不少,但仍高於鄰近的日本與韓國15%。對此,資深媒體人陳鳳馨分析台美在談判過程中的問題,更舉出韓國在談判桌上的精準策略,質疑賴清德從「戰略、戰術到你的戰技,通通都不合格」。

賴清德指出,談判到目前為止,已經獲得階段性成果,稅率32%調降為20%,不過20%從一開始就不是台灣談判目標,「我們希望在後續談判中,爭取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這部分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願意進行談判。」
賴清德接著表示,談判過程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為最終的總結會議還沒進行,所以並沒有得到最終的稅率,這也是「暫時性關稅20%」的由來。
陳鳳馨今日在中天新聞政論節目《大新聞大爆卦》提到,現在日本和韓國的稅率都是15%,但日本要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韓國投資3500億美元,均占不到GDP的15%,現在傳出台灣要投資3千億甚至4千億美元,以台灣去年GDP為7900億美元來算,占比來到37%和50%,「我們要到哪去籌這個錢?我們有這種錢嗎?你能夠答應什麼呢?」
陳鳳馨對於賴清德的「暫時性稅率」說法不以為然,認為談不好就是談不好,「談不好的背後是一開始你從戰略、戰術到你的戰技,通通都不合格」。

陳鳳馨指出,川普的邏輯其實很簡單,要不就是開放市場,要不就是大量購買美國產品,她相信台灣全都答應,甚至是大量投資美國,台灣在這件事的處理上就遠不及韓國。
陳鳳馨續指,韓國很清楚美方的軟肋是造船,無論總統李在明喜不喜歡,但就是能用造船來滿足川普,藉此讓美國買單且保住農產品市場,而且談的也比其他國好,這就是韓國聚集真正實力,不但能談到15%且維持農產品不開放,反觀政府和台灣哪家企業有真正的溝通?
陳鳳馨說,韓國投資美國的3500億美元中,其中1500億美元投入造船,剩下2000億元才是川普宣稱要聽他意思的投資,因此韓國可以用財團來當作籌碼和美國談判。
反觀台灣部分,最大企業就是台積電,但台積電早就談完了,政府也沒阻止,經濟部長郭智輝還在立法院教訓立委,她就問,「當你放任你最大的企業去美國自己談完了,那請問你自己真的要投資的時候,後面的籌碼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