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國中生殺人案 王如玄:新政府應改革4大問題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李俊毅/綜合報導

新北市國中生殺人事件,引起社會震撼。前行政院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今(19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新政府、新國會必須共同思考專責機關整合少年事件輔導資源、犯罪實證統計調查、少年家庭困境的改善、監護人積極參與矯治過程等。縱然少年無選票,其未來卻比任何事都重要。

可能是 1 人的圖像
前行政院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圖/翻攝自王如玄臉書)

王如玄今在臉書PO文,全文如下:


「少年案件不再只是個人問題,現在該是社會和國家站出來的時候了。」--韓劇少年法庭。

15歲青春生命的殞逝,我們無法想像他的家人該如何面對如此的傷痛。在犯錯的少年回到教育體系後,家庭、學校及社會的輔導機制是哪個環節漏接了這樣的學生?傷害造成後的國家社會功能如何強化,才能預防下一個不幸事件的發生?

分享大學時期擔任少年觀護志工的案例。一件因偷竊的少年家境狀況不佳,從陪伴關懷中得知因少年喜歡作畫,於是贈送畫具讓其能培養興趣並發揮所長。另一件則是因父母親疏於教養照顧,少年只能在宮廟、幫派中尋求認同,但父母及時醒悟問題所在、盡力改善與少年的家庭關係。這些少年需要的不會是一個月到法院報到一次而已,他們需要的更是長期的陪伴與未來的願景。

可能是 2 個人、大家在讀書和眼鏡的圖像
前行政院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圖/翻攝自王如玄臉書)



在參與家訪關懷脆弱家庭學生中,常見父母因貧困、失業、重病、入獄或婚姻等,少年們在家庭或學校不得其所,以致行為偏差。我們勉力結合社會資源幫助孩子,從三餐溫飽、急難救助、獎助學金、運動校隊、培訓一技之長及社區高關懷學生據點等,予以生活、就學、就業的協助,也為需要被協助的家庭轉介相關資源。

在協助受暴家庭的兒少當中,也曾有家庭暴力或性侵害創傷的孩子,其所受創傷未被妥善對待,他的身心處於警覺狀態,便容易與人衝突,從受害者變加害者。依賴著民間社福及更生少年團體不離不棄的陪伴復原,訓練生活自立的機會,才收起暴戾之氣並成為助人者。

少年司法新制於今年全面上路,從曝險少年到觸法少年規範各機關的法定義務。強化曝險少年輔導量能;建制專責少年保護官,以確保少年輔導保護執行的品質。觸法少年復歸社會的職業培力,或研議少年服務關懷據點,仍有待突破。

同時也必須提醒,讓少年真正認知其行為違法且不可再犯也是少年事件中對少年保護的一環,現行實務上對少年的一味寬容,且在少年事件調查審理程序中輕被害人之保護,例如不准告訴代理人閱卷、法官趕在少年滿21歲前結案等,如何兼顧被害人程序正義亦有討論改進的空間。

新政府、新國會必須共同思考專責機關整合少年事件輔導資源、犯罪實證統計調查、少年家庭困境的改善、監護人積極參與矯治過程等。縱然少年無選票,其未來卻比任何事都重要。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