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年底將至,許多人因工作壓力增加而出現腸胃不適症狀。卓韋儒醫師提醒,年底期間應特別留意胃脹氣、便祕型腸躁、火燒心等「壓力腸胃潮」症狀,若持續超過2週,或惡化成血便、體重下降,應立即就醫。

雲林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卓韋儒在社群平台發文指出,年底時期民眾常因加班、結案、考績、帳務等壓力集中爆發,導致體內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急劇升高,進而引發胃酸分泌失調,誘發「壓力腸胃潮」。臨床研究顯示,長期處於高壓環境會導致胃黏膜血流減少、腸道菌相失衡,同時引發腸躁症(IBS)與胃潰瘍等問題。
「報復性熬夜追劇更會進一步破壞腸道菌群多樣性,讓防線潰堤。」卓韋儒表示,他觀察到每年11、12月時,診間總會出現相同的「腸胃報復性失衡」情況,患者多因胃部不適、腸道問題、頭痛、失眠等症狀求診,但這些症狀背後的原因往往不只是單純的飲食問題。

卓韋儒歸納出五大腸胃報復性失衡症狀:胃脹氣、腹痛、噁心是因壓力荷爾蒙導致腸胃痙攣與消化停滯;便祕型腸躁症則表現為腸道蠕動減慢,常有解便不乾淨的感覺;胃食道逆流則如「火燒心」般不適;腹瀉則是副交感神經過度刺激,導致腸道蠕動加速;更嚴重的是頭痛、失眠等症狀,這是因腸道菌叢紊亂、血清素下降,連大腦功能都受到影響。
針對這些症狀,卓韋儒醫師提出三項自救建議:控制咖啡攝取量,每天不超過2杯,尤其避免空腹飲用;維持規律作息,確保每天睡滿7小時,這比任何藥物都有效;最後,若胃痛、腹瀉、體重下降、血便等症狀持續超過2週,應立即就醫接受專業評估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