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民眾在吃飽飯後會出現想睡覺的情況,此現象與血糖過高或血糖波動性過大有關。對此,蒼藍鴿表示,對於血糖偏高甚至糖尿病者「飯後不要坐著」是根本且有效的方法,可去散步、超慢跑,都能有效控糖甚至減重。

台大醫院兒科前醫師、YouTuber「蒼藍鴿」(吳其穎)在粉專發文進行衛教,若飯後2小時血糖仍大於200mg/dL,就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若是介於140~200mg/dL則屬於血糖偏高。
蒼藍鴿提到,對於血糖偏高甚至糖尿病者,「飯後不要坐著」是根本且有效的方法,可以選擇外出散步、原地踏步,甚至速度較慢的超慢跑等等,只要讓自己飯後處於活動狀態,都能有效地控制血糖,甚至還能減重,分享給民眾參考。

家醫科醫師魏士航也曾表示,現代人因主食多為「易使血糖飆升的精製澱粉」,吃下肚後人體血糖會快速上升,此時就會分泌胰島素來降低血糖濃度,血糖快速下降後,人會產生睏倦感,甚至再度飢餓。「許多人很怕餓,常是因為飲食多為易升血糖的碳水化合物,導致血糖快速波動,而引發的一連串負面效應。」
「很多人吃飽後感到睏倦,也與血糖大幅下降有關。」魏士航表示,若吃進大量碳水化合物,會引發血糖飆升,胰島素被迫大量分泌下,血糖又驟降,就會感覺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這些也是胰島素分泌不正常的現象。
魏士航提醒,經常一餓就難以忍受的人,常是飲食過多碳水化合物,「若因而必須少量多餐的人,很可能是胰島素分泌出現異常。」此類民眾務必要多加注意自身血糖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