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慈濟醫院一名41歲許姓婦女因膝關節半月軟骨缺失,導致行走困難。經骨科醫師進行異體移植手術後,成功重建關節功能,術後5天即平安出院。

這名許姓婦女先前曾因左側膝蓋外傷接受外科手術,但三個月前開始出現走路疼痛等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她到台北慈濟醫院骨科就醫,經林坤輝醫師檢查及核磁造影發現,除了前十字韌帶斷裂外,內側半月軟骨更完全消失,研判可能是前次手術預後不佳所致。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林坤輝醫師指出,半月軟骨(俗稱半月板)位於大腿股骨及小腿脛骨之間,膝蓋內側及外側各有一片,具有緩衝及穩定膝關節的功能。半月軟骨受損可分為兩類:一是外力撞擊導致破裂,常見於籃球、跆拳道等激烈運動者或車禍傷者;二是退化性磨損,多發生在高齡、肥胖或從事粗重工作者身上。

根據醫療統計,半月板損傷約占所有膝關節損傷的20%,但真正需要接受移植手術的比例僅約0.5%-1%。林坤輝醫師表示:「由於是將骨骼捐贈者的半月軟骨移植至病人體內,一般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夠恢復既有彈性,因此病人在期間需要配戴護膝及使用拐杖分擔膝蓋壓力,待半年後功能接近穩定,即可嘗試輕度、輕量運動。」
手術採用內視鏡技術,在膝蓋開一個2公分的小洞及2至3個小於1公分的傷口,清除關節內碎片後,將骨骼捐贈者的半月軟骨置入患處,並與周圍組織縫合固定。
林坤輝醫師提醒,半月軟骨雖具一定耐受性,但受傷後自我修復能力有限。民眾若出現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反覆腫脹等症狀,應及早就醫評估,避免傷勢惡化。同時,運動前應充分拉伸、進行適當肌力訓練,並避免高衝擊或頻繁的碰撞運動,以保護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