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周老師退休後熱衷烹飪與園藝,卻因白內障合併散光導致視力模糊、夜間行車出現嚴重眩光,甚至在料理時將食譜上的「3匙鹽」誤看成「8匙」,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經醫師評估後,她選擇「新一代延焦散光人工水晶體」搭配飛秒雷射輔助手術,術後成功擺脫眼鏡束縛,重拾生活熱情。

長庚醫院眼科部教授暨角膜科主任陳宏吉醫師表示,白內障會使視力逐漸模糊、昏暗,但並非一發現就需立即手術,也不是一定要等到「看不見」才能處理。「當白內障症狀開始顯著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如閱讀、駕駛或工作效率下降,甚至造成安全風險時,就應考慮手術。」陳主任強調。
針對人工水晶體的選擇,陳宏吉主任指出,市售人工水晶體種類多元,但並非價格越高越好,而是需依照患者的生活型態與視覺需求,選擇最合適的類型。以周老師為例,考量她經常下廚、使用電腦查資料,加上希望減少戴眼鏡的需求,醫師推薦「新一代延焦散光人工水晶體」,不僅優化從遠距到中距離的視力,鏡片低夜間光學干擾的特性,也讓她夜間開車更有保障。
陳宏吉主任進一步解釋,過去健保給付的單焦點鏡片,往往無法滿足現代人多樣化的用眼需求。「新一代延焦段人工水晶體能讓患者在手術後獲得從遠距、中距到功能性近距離的清晰視力。」他說明,「中距離」是現代人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視距範圍,例如開車看導航、使用電腦、下廚等,有助於減少日常眼鏡配戴需求。
對於散光問題,陳宏吉主任表示,新一代延焦段人工水晶體提供散光矯正鏡片選項,可在手術時一併解決散光。「散光會導致影像出現疊影或模糊,若能同時解決散光造成的模糊,視覺會更銳利與穩定,夜間開車時能看得更清楚、更安心。」

在手術技術方面,長庚醫院引進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透過AI智能數據計算加上精準操控,大幅提升手術安全性及精準度。陳宏吉主任說明:「傳統白內障手術是醫師使用手術刀進行關鍵步驟,雖然技術成熟,但仍可能因人為操作差異影響精準度。運用雷射取代傳統刀片,可降低對眼球的傷害,避免因超音波能量過強造成角膜內皮細胞損傷。」
陳宏吉主任也提醒,術前溝通非常重要,醫病雙方要詳細討論,根據自身用眼需求選擇合適的術式與人工水晶體,才能確保術後重現清晰視力。「臨床上建議合併散光的白內障患者使用飛秒雷射輔助手術,使人工水晶體可以更穩固、精確地植入,從而提升整體的散光矯正效果與術後視覺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