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飲食中不可或缺的調味料醬油可能暗藏健康風險,黃軒醫師特別點名化學調配、老抽及高鹽三種醬油恐對心血管造成傷害,其中老抽在高溫烹調時更可能產生致癌物質。

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粉絲專頁中詳細闡述,醬油雖然能讓平淡的食材立即提升風味,但其中潛藏的健康隱憂不容忽視。他指出:「真正威脅心腦管健康的食物,有時不是大魚大肉,而是餐桌上的那一小碟蘸醬。」從高鹽含量到人工添加物,再到高溫烹調過程,都可能逐漸損害血管彈性。
針對三種具潛在風險的醬油,黃軒分析,首先是化學調配醬油,這類產品往往不經自然發酵,而是添加谷氨酸鈉(味精)、焦糖色素及甜味劑等人工添加物。雖然短期食用僅影響味覺感受,但長期大量攝入可能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承受氧化壓力,提高動脈粥狀斑塊形成機率。研究證實,過量攝入食品添加劑確實會增加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關於老抽醬油,又稱陳年醬油或濃醬油,黃軒提醒,這種常用於增添菜餚色澤的醬油本身含鈉量就不低,若再經過高溫爆炒,容易產生雜環胺(HCAs)等潛在致癌物質。這些物質長期累積在體內,不僅影響血管彈性,更可能提高罹癌風險。
至於高鹽醬油,黃軒形容其為「隱形鹽炸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鈉攝入量不應超過2000毫克,但部分醬油每100毫升就含有超過6000毫克的鈉,稍微沾取就可能超標。他以生動的比喻說明:「血管就像橡皮筋長期被拉緊,失去彈性,動脈硬化、血栓風險直線上升。」

為了兼顧飲食美味與健康,黃軒提出三項具體建議:「優先選擇天然釀造,而非化學配製醬油,購買時看成分表,越簡單越好」、「使用上起鍋前再放,避免長時間高溫烹煮,每日用量控制在10毫升內」、「選低鈉、清淡醬油,取代高鹽、老抽」。
黃軒強調,醬油雖非毒藥,但絕非可以任意添加的調味品,唯有「挑得明白、用得節制,才能既享受味覺的滿足,又守住血管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