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菲/美國霸權衰落及其「戰略欺騙」

分享:

文/周忠菲(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

當今世界的動盪不安,引發人們美國霸權是否衰落以及美國大戰略是否陷入困境的關注。而川普政府在解決世界重大問題上,處處「高調」亮相,以顯示美國不會放棄對世界霸權戰略的堅持。與此同時,川普一方面擺出加強印太戰略以遏制中國的姿態,一方面又高調釋放他希望訪華的信號。暗示他領導下的美國,「戰略信心滿滿」。也有西方學術界以及媒體報導,川普政府的戰略重點,就是推行印太戰略,遏制中國(見華盛頓舉辦的「烏克蘭危機後,美國外交與國防政策」國際研討會,「美國在亞洲方向亮出信號」的報導)。中國的反應,包括對川普訪華,姿態是冷靜,低調。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本文認為,繼續糾纏於所謂「戰略清晰與戰略模糊」現象,不足以揭示美國大戰略。即:由於美國出現衰敗趨勢,更加需要高度警惕美國的「戰略欺騙」及其隱形運用。

戰略欺騙論在國際關係中曾被廣泛的運用,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教授的博士論文,就是研究「戰略欺騙」。本文沿用此觀點,從「戰略欺騙」是國際關係中大國博弈重要策略的視角,分析美國霸權衰落以及川普政府「戰略欺騙」的特徵。

一、美國對「戰略欺騙」的運用

二戰後,美國對外戰略中有眾多的案例,揭示美國透過在實際政策中運用「戰略欺騙」,獲取利益。

「戰略欺騙」論最早提出者是美國學者羅伯特傑維斯(Robert Jervis)。他以國際關係心理學研究為基礎,提出戰略欺騙論的三個理論框架:信號與欺騙理論、錯誤知覺理論和系統效應理論。信號與欺騙理論指行為體透過釋放特定資訊,達到影響他國對自身形象認知的目的;錯誤知覺理論,指決策者透過誘發定勢和歷史因素等,達到產生系統性認知偏差的目的;系統效應理論,指國際系統中行為體之間相互關聯產生的間接效應,透過這些效應的難以預測,用於戰略欺騙。

另一名美國學者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曾提出,在中美關係中存在「戰略欺騙」(Strategic Deception Program)的概念,由於被戴上陰謀論的帽子,「戰略欺騙」的研究不被重視。對「戰略欺騙」論的研究揭示,衰落過程中的大國為維護既有霸權與地位,遏制競爭者,對「戰略欺騙」的運用,頻率最高。

大陸與俄羅斯不斷強化戰略協作。(圖/美聯社)
大陸與俄羅斯不斷強化戰略協作。(圖/美聯社)

二、美國運用「戰略欺騙」的「動能」及其衰敗

今天的美國仍然是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經濟影響力巨大。但美國正走在衰落的道路上,美國菁英和世界,也不避諱這一點。這正是美國運用「戰略欺騙」的「最大動能」。

如川普政府執政特有的不確定性,如川普外交的「獨霸性」和隨心所欲,越來越頻繁地被用來為美國的利益服務。世界對此進行了激烈反彈。如歐盟宣稱「尋求戰略自主」,印度強調「堅持戰略自治」,不願在美俄之間選邊站。中國和俄羅斯加強了「背靠背」的戰略協作。面對以色列對加薩的狂轟爛炸,不僅中東國家團結一致,形成反以聯盟,歐洲多國也遊行示威,抗議美國的中東政策,美國的戰略焦慮,急劇上升。

回顧歷史,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在對外戰略中頻繁運用「戰略欺騙」。以維護和平、推廣民主和保障安全為幌子,追求自身地緣政治優勢和維護軍事霸權。透過系統性的戰略欺騙,美國獲得的巨大經濟利益、地緣政治優勢和對霸權的鞏固,案例不勝枚舉。

最典型的如冷戰時期,透過誇大蘇聯威脅,為美國擴張軍事力量和干預他國內政提供理由(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曾直言:「我們整套體系都依賴於一個可能會攻擊我們的蘇聯,但它已不復存在」)。

美國1980年代SDI概念圖。(圖/美國空軍)
美國1980年代SDI概念圖。(圖/美國空軍)

20世紀1980年代,美國推出的「星球大戰」戰略防禦計畫(SDI),也是一個典型的「戰略欺騙」。該計畫擬耗資1兆美元,建立太空飛彈防禦系統,為軍工利益集團提供了巨額訂單,後被果斷中止,這從側面印證了其「戰略欺騙」性質。

冷戰結束初期,美國享受「單極時刻」,頻繁對外進行干預。冷戰結束中後期,美國再度頻繁運用「戰略欺騙」。最突出的例證是渲染「中國威脅論」,操縱地區安全問題。對中國進行遏制,以維護自身利益。今天,在中美關係中,美國感到力不從心,美國更加需要運用「戰略欺騙」。從拜登政府到川普政府,都採取對「戰略模糊」與「戰略清晰」交替使用的策略。其維護台海和平是假,製造兩岸衝突是真。戰略目的,在於為美國「贏得時間」,為美國自身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和推行干涉政策,提供口實。川普高調推出的「金穹計畫」,不也有類似的「耐人尋味」之處嗎?

川普。(圖/美聯社)
川普。(圖/美聯社)

三、警惕美國的「戰略欺騙」

美國對「戰略欺騙」運用的特點之一,是精心製造「美國維護世界和平」的假象。表面看來,在某些局部問題上,美國有時甚至會「違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仔細觀察其演變路徑可以看到,美國似乎花費了較大成本,但實際獲得的是緩解自身霸權衰落的巨大收益(如俄烏戰爭,如印太戰略中的對日策略)。

「戰略欺騙」運用的特點之二,是越來越具有冒險性。如川普政府借93中國大閱兵之機進行「試水」,提出建議要將美國國防部改名為戰爭部。近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按川普以「第二並行」方式的定義,就是「戰爭部長」),下令美國在全球的800個最高軍事將領,集體到華盛頓「共商國事」,進一步討論「美國新軍事戰略」。

有評論指出:「相較於美軍多年的運作規律,這是美國進行新軍事戰略的重大轉向」。這會不會又是一場新的「戰略欺騙」?

在中美關係中也有「戰略欺騙」的影子。從美國印太戰略的運用看,如美國駐台辦事處AIT主任發表涉及「台灣地位未定論」講話,如美國對日政策的「放任」與「美日協調」,如民進黨當局近日發表所謂「新版海洋政策白皮書」,公開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挺日」。

四、結語

如果美國真要搞什麼新軍事戰略,加大對「戰略欺騙」的運用,中美關係必然受到衝擊。在中美軍事、經濟博弈繼續的趨勢下,也許美國忘記了「戰略欺騙」的風險,就在於自身也可能會被「反噬」。

※以上言論不代表中天新聞網立場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