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菲/蕭美琴拉美背書 強化「依美」立場

分享:

文/周忠菲(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

「7.26」就在昨天。一旦「大罷免」揭曉,作為執政當局,民進黨如何尋求某種平衡,穩住局勢?7月18、19日,台灣「副總統」蕭美琴,相繼接受外國記者的訪問,出席外事活動(TaiwanForeignCorrespondents’Club)。「總統府」網站顯示,其內容為:「回應媒體針對國家安全議題、兩岸關係、台媒關係、國防、外交、全社會韌性、供應鏈安全等議題的提問」。

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提供)
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提供)

議題如此眾多,顯得「不自然」。從研究角度看,主要目的,一是突出在《台灣關係法》(TRA,以下用《台灣關係法》)框架下,美台關係的特殊性,二是在兩岸情勢持續緊張的當下,通過記者採訪,將民進黨的姿態包裝為「台灣不尋求衝突,也不會挑釁對抗」,擺出相對「弱化」抗中姿態。

至於答記者問過程中,提及她個人在捷克的「險遇車禍」,被大陸「兩次點名通緝,威脅制裁」等內容,給人以「文藝性」處理,政治上「不刺眼」的效果。凸顯:替「總統」發聲,完成交辦的政治與對外任務,才是根本。

而那些廣泛報導的,所謂「維護執政團隊形象」、「政策的連貫性」、「副總統與總統府及相關幕僚之間的協調溝通」,「確保對外訊息一致」,「總統強硬、副總統溫和,推行雙軌策略」等說辭,是為了答記者問的安排,實際具有服務於「大罷免」的傾向,進行遮掩(如政府網站總統府貼文中,就有蕭美琴的回答:「罷免權,就像選舉一樣,是憲法保障的公民權利,屬於我們發展的民主權利的一部分」的說辭)。

答記者問內容中,大量涉及美台經貿關係、關稅談判、出口、投資、台灣科技發展等。這些,是台灣具有的WTO單獨關稅區身分下,正常的經貿往來,不需多分析。

下面就民進黨當局拉美國「背書」,以及顯示「弱化」抗中立場,做進一步的解讀。

外交部多次強調台美關係依舊堅若磐石。(資料照/中天新聞)
外交部多次強調台美關係依舊堅若磐石。(資料照/中天新聞)

其一、抬出《台灣關係法》,拉美國「背書」,給台灣「解危」。

「總統府」網站的貼文是:「媒體提到國家安全,副總統認為,美國是全球唯一擁有《台灣關係法》的國家這部法律承諾支持台灣自我防衛的能力,因此我們會持續努力維繫這份重要的夥伴關係」。

《台灣關係法》是中美關係正常化時美國國內法的產物。中國政府從來不承認《台灣關係法》。當時,美國政府推行對華雙軌制政策,後來,衍生為美國的所謂「三報一法」。美國對《關係法》的定義,法律上,一是拿掉「美國」字樣,以顯示美國與台灣為非官方關係。二是保留「關係」字樣,以顯示美國關注台灣的「國際空間」。三是對美台安全關係的定義,模糊表述為「美國所關注……」一段文字。即解釋權在美國。

上述蕭美琴對《台灣關係法》的運用,「抬高」到夥伴與盟友,是「混淆視聽」。而引用《台灣關係法》進行「解危」的策略,源自陳水扁執政時期。當時,陳水扁為應對從「四不一沒有」到提出「一邊一國論」後,所處的被動局面(意識到「台灣獨立不可行」),從而對美台關係進行了解讀。他強調美台關係的特殊性,在於有《台灣關係法》。強調世界上,只有美台之間,有這樣的例外。還強調,美國與台灣的利益不同,美台有衝突時,美國考慮的是美國的利益。

賴清德未上台執政前,在談及美台關係時曾引用《台灣關係法》。罕見的是,蔡英文時期,其公開演講中,從未引用《台灣關係法》。蕭美琴這次引用《台灣關係法》,在強調美台關係的特殊性方面,與陳水扁的說法,保持了一致。

台灣領導人對涉及《台灣關係法》話題掌控的「尺寸」和「美台關係的態度演變」,與爭取政治空間的意圖,這裡不展開。這裡僅強調,賴清德當局重提《關係法》,顯示其遇到了困境。尤其是「大罷免」這種著眼於「立法院」短期利益平衡的策略,不僅得不到民眾的支援,而且導致台灣的「民主政治」,不能得到國際社會長期信任。因此涉及美國對台政策。

726罷免案投票結果,24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全數都未通過。(中天新聞)
726罷免案投票結果,24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全數都未通過。(中天新聞)

二、顯示抗中立場的「弱化」

蕭美琴就民進黨兩岸關係政策的講話,最重要的是提及「回到」賴清德520就職典禮時,民進黨「呼籲兩岸平等對話」的立場。

台灣媒體以蕭美琴拋出「維持現狀是符合當今包括中國在內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最佳利益」為總標題,進行了報導。報導中,蕭美琴答記者問的重點是:兩岸議題方面,重申「不尋求衝突、不挑釁對抗」。安全方面,繼續強調「美國承諾台灣安全」下的「維持台海現狀」,「反對中國武力威脅」,以及「捍衛穩定的現狀符合區域利益」,台灣將「進行符合區域責任與利益的務實選擇」,「台灣人民愛好和平」,「台灣人民是世界上最友善的民族之一」等。

觀察其對答,處處注意「事實台獨」、「台灣是主權國家」等「台獨」符號的保留。

如答記者問的活動,就未採取國際記者這樣中性的表述,而是「出席外國記者活動」(TaiwanForeignCorrespondents’Club)。

賴清德就職典禮前,外界曾預測其520講話,講採取緩和兩岸關係的立場,結果民進黨的立場,從「股份公司」,「飆升」到「台灣已經事實獨立」,「獨立不用再宣布」,「中華民國台北政府」強硬「反中、反共」。最後,民進黨內部「與中國對抗」、「與中國為敵」,形成一種趨勢。用台海和平作賭注,成為民進黨的選擇。蕭美琴的答記者問中,也不忘提「漢光41號軍演」,以及美國最近公布的《國防授權法》對台灣防衛的影響。可見抗中立場的「弱化」,主張「兩岸平等對話」等,很大成分是表演。

兩岸關係動台海局勢。圖為兩岸媒體人峰會開會情形。(資料照/新華網)
兩岸關係動台海局勢。圖為兩岸媒體人峰會開會情形。(資料照/新華網)

三、結語

這次民進黨抬出《台灣關係法》的背景,是台灣出現重大政治分歧,而美國至今未就「大罷免」表態,以及海峽兩岸局勢緊張。需要「拉」美國為民進黨「解危」,在對外關係方面,需要強調美國的「承諾」,以顯示台灣「民主政治的穩定」。

民進黨通過網路、媒體、「總統府」網站貼文,釋放大量資訊,強化「依美」立場,同時,民進黨擺出有可能將兩岸關係政策「回檔」至「賴清德就職典禮」時「主張兩岸對話」立場的姿態,這是表演,是「假退讓」。答記者問的過程中處處注意「保留事實台獨」、「台灣是主權國家」等「台獨」符號,這是做好「台獨對外宣傳」。

有台灣媒體指出,答記者問在區域安全方面,「有潛在的內在矛盾,值得深入探討」。這是「婉轉」的說法。分裂勢力的惡性蔓延,危及兩岸,拉美國「背書」,救不了民進黨。只有放棄「台獨」,才有台海和平。

(周忠菲為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

※本文由國戰會授權刊出

※以上言論不代表中天新聞網立場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