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8號颱風「樺加沙」已經發展成為今年全球範圍內「最強颱風」,預計明(24日)在大陸廣東珠海到湛江一帶沿海登陸。陸網瘋傳「樺加沙」強度逼近地球上限,對此氣象專家駁斥「說法很不科學」。

據悉,大陸社交平台中有博主昨(22日)發文,稱廣東或遭遇人類最大的颱風災害,五級超強颱風「樺加沙」達到新的峰值強度,最低中心氣壓為905 MBAR,這一強度「已接近地球所能產生的上限」。
上海亞太颱風研究中心主任湯杰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颱風『樺加沙』很強、體積很大,有較強的致災潛在能力,但強度接近地球上限之類的說法有點過頭了,是不科學、不適合當作科普資訊去宣傳,很不妥當的」。
湯杰指出,2014年的「雷馬遜」至今仍是有氣象記錄以來登陸大陸的最強颱風,「從這則傳言所列舉的最低中心氣壓『905 MBAR』來看,過往的颱風有更低的氣壓數值,甚至都不到900 MBAR,『樺加沙』離所謂的『地球所能產生的上限』還是有很大距離的」。

湯杰進一步解釋,颱風最低中心氣壓是衡量颱風強度的指標之一,數值越低,代表颱風越強。2014年第9號颱風「雷馬遜」在7月18日登陸海南文昌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70米/秒(17級以上),中心最低氣壓為890MBAR,顯然「樺加沙」沒有打破「雷馬遜」創造的紀錄。
大陸中央氣象台預計,「樺加沙」將於24日中午到晚上在廣東珠海到湛江一帶沿海登陸,登陸強度不及「雷馬遜」,為颱風級或強颱風級(13-15級,40-48米/秒),登陸後轉向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