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慈濟醫院成功運用「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rTMS)治療一名因化療引發周邊神經病變的乳癌患者。30歲的李姓女患者在接受連續五天的治療後,神經疼痛分數從78分大幅下降至20分,成效顯著。

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洪怡珣主任指出,化學治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是癌症治療常見的副作用。根據研究顯示,約30%至40%的患者在接受紫杉醇等具神經毒性的化療藥物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周邊神經病變,部分患者即使在化療結束五年後,仍持續受到影響。
洪怡珣主任表示,傳統治療方式包括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抗憂鬱劑等口服藥物,或是採用經皮神經電刺激。對於傳統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這項治療是透過電磁感應原理,在頭皮特定部位產生電磁脈衝,刺激對應的大腦區塊以調節神經迴路。洪怡珣主任說明,每次治療時間約5至30分鐘,通常建議連續一至兩週進行5至10次療程,具體治療方案則依個別情況調整。
洪怡珣主任特別提醒,雖然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為非侵入性治療且安全性高,但近期有脊髓損傷、頸部以上金屬植入、心律調節器、癲癇史或動脈瘤的患者不適用。建議有需要的患者應先諮詢專業醫師評估,以確保治療安全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