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累計撤離逾5000人,受限災區條件,花蓮縣府滾動調整收容所,目前共開設20處、收容超過700人;有村長反映部分臨時開設,空間不太夠,非長久之計。

依花蓮縣政府統計至今天中午12時,累計光復鄉、萬榮鄉、鳳林鎮等多處,撤離逾5000人,共開設約20處收容所,目前收容超過700人,其他人則自行依親。

花蓮縣社會處表示,原本光復高職收容中心約190人,因停水停電,目前全數移轉到瑞穗溫泉飯店,同時現階段已新增大進國小、大全國小兩個新的收容所地點。另外還有原民會體系增設的安置點,包含馬太鞍教會、砂荖文健站,收容不限對象。

大馬村長張梓安說,馬太鞍教會收容約400人,昨天起臨時開設,主要是因光復高職收容中心撤離後,部分年長災民移到這,還有今天撤離的住戶,因臨時開設,棉被跟空間都不太夠,不是長久之計。
有撤離民眾表示,家中沒有遭受水災,但擔心大水會持續蔓延,晚上睡不著,今天跟著先生一起到馬太鞍教會收容,比較睡得著。
光復鄉大平村張姓住戶抱著孩子逃出,她說,部落被泥流淹住,1樓大門打不開,躲在2樓也下不來,現在身無分文,沒車、沒錢包也沒身分證,孩子的奶粉跟奶瓶都沒帶出來,不知道還要等多久。
張姓住戶說,希望大型機具可進入部落清淤,災民可以進入拿物品,路通了物資跟救援比較容易進入。(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