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日常用語不同,一名大陸網友近日在社群平台分享,對台灣人說話的方式感到困惑,例如台灣人常用「先不吃」和「幫我」等表達方式,讓自己難以理解,認為台灣人說話贅字過多且過於委婉,此貼文在網路上引發熱議。

該名大陸網友在小紅書平台發文表示:「台灣人的說話方式,我到現在還會反應不過來。」她舉例說明,當台灣人拒絕食物時會說「謝謝,我現在先不吃」,這讓她誤以為對方是打算稍後再吃,因此會特意留一些食物,後來才發現「先不用」、「先不要」、「先不吃」在台灣人的用語中其實就是表達「不要」的意思。同樣地,「我還好」也常被台灣人當委婉的拒絕詞。
該網友還提到第二個讓她困惑的表達方式是台灣人常說的「幫我」。她分享在機場搭車時,司機曾說「我來拿行李,麻煩幫我先上車」;在銀行辦理匯款時,櫃員也會說「幫我填這個表格、幫我在這裡簽名」。這讓她感到疑惑:「這不是我的單子嗎?」後來她才理解,台灣人使用「幫我」並非真的請求幫忙,而是一種委婉的指令方式。
對此,許多網友紛紛回應自己的類似經驗。一位中國網友表示:「還有個『謝謝』,回答都是『不會』,為什麼是不會啊?我理解不過來。」另一位網友分享:「我老公台灣人,問他要不要吃某個東西,他會說你吃,後來才明白他是不要的意思。」
台灣網友則解釋這種委婉表達的文化背景:「沒有直接答應都是拒絕」、「都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也許是因為見面三分情,直來直往總覺得會太過尖銳,婉轉一點也是給彼此一點餘地。」有人認為這種委婉的拒絕方式是台灣人際互動中的一種禮貌表現。
這場關於兩岸語言差異的討論反映了即使使用相同的語言,不同地區的文化背景仍會導致表達方式和理解上的差異,需要相互理解與適應才能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