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部近日公布中央政府總預算審核報告,指出海軍斥資164億元打造的首批沱江級量產型巡邏艦,在交艦後保固期間內出現雷達脫鎖、整合式平台管理系統當機等問題,恐影響任務執行及戰力發揮。

沱江級巡邏艦是海軍為籌建新興輕快作戰兵力所建造的高效能艦艇。2012年由宜蘭龍德造船廠取得原型艦沱江號(618號)建造合約,該艦於2018年7月完成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實彈射擊,並精準命中靶艦。其後,龍德造船廠再獲得第一批次6艘後續高效能艦艇的建造合約。
沱江級巡邏艦採用穿浪雙船體設計,外型具備匿蹤特性,量產型艦排水量約700噸,最高航速可達30節。武器裝備包括1座方陣近迫武器系統,8枚雄風二型、4枚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1門76公厘快砲,以及16枚海劍二型防空飛彈。

至於艦上配備的雷達系統,則幫包括CS/SPS-1型平面搜索雷達、CS/SPS-2B型海蜂眼相位陣列雷達、STIR 1.2射控雷達等;其中審計部報告指出有脫鎖問題的裝備,是中科院自製的CS/SPS-1型平面搜索雷達。
審計部在報告中特別提到,首批量產型沱江級艦交艦後,需頻繁執行戰鬥系統及平台裝備保固項目,建議海軍應檢討問題肇因,並將相關經驗納入第二批次量產型艦艇的精進作為,以確保艦艇作戰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