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0歲男子因吞嚥困難長達1至2個月,僅能食用流質食物,直到就醫檢查才被診斷出罹患第四期食道癌,廖繼鼎醫師指出,許多病人往往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錯過黃金治療時機。

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在臉書粉專分享這起案例時表示,該名病人初診時自認並無明顯症狀,經進一步詢問才透露近期僅能進食流質食物、無法正常吃飯的情況。他感嘆許多人即使身體發出警訊,仍習慣性地忽視,直到病情惡化才就醫。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食道癌好發原因包括抽菸、飲酒、食用含亞硝胺食物、過熱飲食,以及食道曾受腐蝕傷害等。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待出現吞嚥困難時,往往已是局部晚期或癌細胞已轉移。

廖繼鼎特別提醒,當出現吞嚥困難、體重莫名下降、長期咳嗽、聲音沙啞等症狀時,切勿將其歸咎於正常老化或感冒,應立即就醫檢查。他強調:「怕的不是病,而是太晚來。」若發現親友有類似症狀,應積極建議其及早就醫檢查,把握治療契機。
《中天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
《中天關心您|喝酒不開車!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多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