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眠麻醉與全身麻醉有哪些不同?牙醫點名「5種人」不適合

分享:
0:00
volume_up

文、圖/uho優活健康網

你家孩子看牙科總是超害怕?為了讓孩子能順利安全地接受牙科治療,兒童牙科醫師常費盡心思誘導、說服。但牙科治療過程中,會有高音頻及噴水震動,對孩子來說可能是難以克服的恐懼;也時常會遇到無法透過行為管理,而完成治療的狀況,使得看牙對孩子與父母來說,常都是很大的心理壓力。醫師建議,此時有「2種治療選擇」可解套。

基隆長庚醫院兒童牙科主治醫師吳竹莊指出,其實可以選擇「舒眠麻醉」或「全身麻醉」2種方式。在牙科與麻醉科團隊的合作下,讓原先無法配合接受牙科治療的患童,能在舒眠或全身麻醉下,盡早完成牙科治療,免於牙齒疼痛及後續引起之生活不便、影響發育。

舒眠麻醉和全身麻醉的差別?

吳竹莊表示,舒眠麻醉和全身麻醉這2種治療方式,均需給予藥物讓患者處於像是睡著的狀態,另外還必須加上不可或缺的精密生理監測,例如心電圖、血壓計、動脈血氧飽和度等,吐氣末端二氧化碳濃度與腦波的監測也十分重要。他進一步解釋,這兩者的差別,關鍵在於麻醉的深度不同。因此麻醉過程中需要考量及注意的事情也不同,重點在於如何兼顧牙科處置,與維持呼吸道的暢通:

  • 舒眠麻醉:經由麻醉科醫師來控制麻醉深度,不影響患者的自主呼吸,因此不需要插氣管內管,常用在成人的無痛胃鏡,或大腸鏡檢查中,術後的恢復時間也相對較短;但對於一些在鎮靜狀態會造成通氣困難,或正在感冒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來說,就不適合。
  • 全身麻醉:麻醉深度更深,治療過程中患者幾乎不會感覺到疼痛,因為全身麻醉的麻醉深度會抑制患者的自主呼吸,所以需要放入氣管內管,術後的恢復時間較長。由於牙科治療的主要範圍位於口腔,治療過程中,水容易流入喉嚨或嗆入呼吸道,若透過麻醉科醫師預先放入氣管內管,對於需要較長時間治療的牙科患者而言,反而可以說是一種保護。

舒眠或全身麻醉哪些情況適合?

吳竹莊列舉6大對象及情形,適合舒眠麻醉或全身麻醉:

  • 嚴重蛀牙或極度不配合的兒童
  • 心智及理解能力尚未發育成熟,沒辦法配合長時間療程的兒童
  • 需要牙科手術的兒童
  • 對於牙科極度恐懼的兒童
  • 身心障礙患者
  • 無嚴重氣喘、先天性心臟或臟器疾病;近2週沒有上呼吸道症狀者

以下列舉5大對象及情形,不適合舒眠麻醉:

  • 對豆類製品嚴重過敏
  • 發燒
  • 近期感冒嚴重有黃色痰液或鼻涕
  • 體型過小、過輕
  • 患有特殊疾病(如心臟病/氣喘/中樞神經疾患)

兒童牙科舒眠、全身麻醉流程?

吳竹莊說明,兒童的生理構造與成人不盡相同,連呼吸道的處置也和成人有差異,在麻醉上有一定的風險。因此需先透過醫療團隊進行術前評估,配合術中高度專業的處置,才能給兒童舒適安全的治療。下列為流程6步驟:

  1. 有需求的患者,與牙科醫師討論並擬定治療計畫後同意進行麻醉。
  2. 由小兒科醫師及麻醉科醫師評估,患者身體狀況是否符合接受麻醉。
  3. 需做血液檢查、胸腔X光片檢查、呼吸道評估等。
  4. 麻醉前需解釋風險及注意事項,包括治療當天不宜有呼吸道疾病或感冒發燒,以及麻醉前需空腹的時間等。
  5. 手術結束後,須等待患者恢復意識,並符合離院標準才可回家。
  6. 回家的術後照顧:不從事運動、小心跌倒,正常刷牙清潔並使用牙線。

兒童牙科麻醉術後追蹤?

吳竹莊指出,兒童牙科醫師和麻醉科醫師合作,讓孩子們在治療的過程中能更舒服,對於看牙也不會留下陰影。治療返家後,醫療團隊會電話追蹤患童的恢復狀況,也提供家長聯絡電話,若回家後遇到問題能夠先以電話諮詢,讓家長能即時獲得幫助。

最後,吳竹莊特別提醒,有麻醉就有風險,在麻醉前應由醫師評估篩選適合的兒童,並透過術前的身體檢查了解兒童的過去病史、麻醉風險、甚至是呼吸道疾病或特殊疾病,並給予家長術前及術後的飲食及居家照顧指引,讓家長們放心,孩子們也能安全舒適地完成牙科治療。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