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4歲女子在社群平台分享摘除子宮後出現打噴嚏就漏尿、膀胱下墜感等問題,引發網友熱議。對此,謝筱芸醫師出面闢謠,強調女性漏尿問題與子宮存在與否無關,而是骨盆底肌肉鬆弛所致。

此事源於社群平台Threads上一篇「44歲摘除子宮—噩夢的開始」的貼文。文中女性表示因子宮肌瘤增生而摘除子宮,術後只要稍微咳嗽或打噴嚏就會漏尿,只好每天穿緊身褲或束腹帶縮緊腹部以減輕尿意。該女子認為子宮能幫助頂住胃與膀胱,摘除後導致膀胱下墜感,且體力明顯變差,影響工作表現,引發不少網友討論。
台中榮總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謝筱芸在臉書發文解釋,漏尿問題主要是骨盆底肌肉鬆弛造成,與子宮有無並無直接關聯。懷孕、生產、肥胖、長期便祕或咳嗽都可能導致骨盆底肌肉鬆弛,反而有些人因子宮肌瘤壓迫膀胱,在摘除子宮後排尿情況獲得改善。
謝筱芸特別提醒,許多人誤以為穿束腹帶能防止漏尿,但這種做法只會增加腹壓,使症狀更加嚴重,應該避免。對於網傳文章中提到「胃和膀胱會掉下來」的說法,謝筱芸也給予明確糾正,子宮位於骨盆腔,而胃則在橫膈膜下方,中間隔著腸子與內臟脂肪層,兩者相距甚遠。

「女性在子宮摘除術後若感覺陰道鬆弛或下墜,那是陰道頂端脫垂,與胃掉下來完全無關。」謝筱芸解釋,若醫師在術前發現患者有陰道鬆弛問題,可以在切除子宮的同時進行骨盆底肌肉修補手術。
關於體力變差的疑慮,謝筱芸強調,子宮並非雌性荷爾蒙的來源,真正分泌荷爾蒙的器官是卵巢。只要卵巢功能正常,雌性荷爾蒙與新陳代謝就不會明顯下降,體力也不會因此受到太大影響。女性在子宮摘除術後若感到疲倦,多半是處於手術恢復期或有長期貧血問題,應檢視飲食與營養攝取情況,讓身體逐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