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袋變紫色非吃錯藥!醫:移除導尿管才能有效控制感染

分享:

泌尿科曾浩翔醫師近期在門診接診一位女性患者,該患者兩個月前在他科手術後出現尿滯留情形,被放置導尿管至今未拔除。當患者進入診間時,曾醫師立即發現其尿袋呈現紫色,這是典型的「紫尿袋症候群」表現。

紫尿袋症候群並非尿液本身變紫,也不是因為患者服用了特殊藥物或食物。(圖/曾浩翔臉書「泌尿科 曾浩翔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總院/北港分院泌尿科醫師曾浩翔表示,紫尿袋症候群並非尿液本身變紫,也不是因為患者服用了特殊藥物或食物。「這是因為腸道將食物中的胺基酸色胺酸代謝成indole,經肝臟轉化為indoxyl sulfate從尿液排出。

長期使用導尿管的患者容易滋生細菌,這些細菌會將indoxyl sulfate分解成靛藍與靛紅兩種色素,附著在尿袋與導尿管的塑膠表面,混合後呈現紫色。」曾浩翔醫師解釋道。

針對這位女性患者,曾浩翔醫師進一步詢問病史,發現患者手術前排尿正常,只是在拔除導尿管後一時無法排尿才又重新置入。目前除了紫色尿袋外,患者還有恥骨上隱隱作痛的情形,疑似泌尿道感染症狀。

長期使用導尿管的患者容易滋生細菌,這些細菌會將indoxyl sulfate分解成靛藍與靛紅兩種色素。(圖/Photo AC)

「女性較少有長期尿不出來的問題,既然術前排尿正常,又出現感染徵象,首要目標不是一直換藥,而是評估能否移除導尿管。」曾浩翔醫師說明其臨床判斷。為患者移除導尿管,並請患者在門診等待並嘗試自行排尿,隨後使用超音波檢測餘尿量,結果顯示患者能夠自行排尿且餘尿量正常。

曾浩翔醫師強調,處理導尿管相關感染(CAUTI)的首要原則是評估是否能移除導尿管。「少了外來異物,就不易形成生物膜,感染更好控制。」若暫時無法移除導尿管,曾醫師建議定期更換尿袋及導尿管、多喝水、避免便秘,並依培養結果使用抗生素,或考慮改用單次導尿方式。

「紫尿袋症候群雖然看起來嚇人,但並不代表重症,只是提醒我們需要處理感染與重新評估導尿策略。」曾浩翔醫師提醒民眾,若發現尿袋變紫,不要驚慌或自行服藥,應尋求泌尿科專業評估,才能獲得正確治療。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