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女「臉色灰黑」醫揭血糖失控 恐提早10年洗腎

分享:

一名28歲從事餐飲娛樂業大夜班的年輕女性,因雙腿水腫與泡泡尿就醫,腎臟科醫師一見其臉色灰黑即察覺異狀,經檢查證實罹患免疫球蛋白A型腎病變合併糖尿病腎病變,醫師警告年輕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提早8至10年面臨洗腎命運。

患者因長期承受工作壓力且未能遵醫囑規律服藥,導致血糖長期失控,對腎臟造成嚴重損害。(示意圖/Pixabay)

這位年輕女性有糖尿病家族病史,22歲時便確診糖尿病。阮綜合醫院腎臟科主任林正浩表示,該名患者為了追求經濟自由,選擇投入餐飲娛樂業擔任大夜班工作。近期因經常感到疲倦、雙腿水腫,且發現排尿後馬桶中出現大量如啤酒般的泡沫,才前往就醫。

林正浩主任指出,當病患進入診間時,他立即注意到患者臉色呈現灰黑色,研判情況不妙。經過完整的血液、尿液檢查及腎臟切片檢查後,確診為免疫球蛋白A型腎病變合併糖尿病腎病變,顯示患者因長期承受工作壓力且未能遵醫囑規律服藥,導致血糖長期失控,對腎臟造成嚴重損害。

根據臨床觀察,林正浩主任強調,近年來40歲以下的早發型糖尿病患者有增加趨勢。國內外研究證實,相較於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早發型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況下,發生腎臟、心臟及眼睛等併發症的速度更快,平均提早8至10年就必須進行洗腎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

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當,會導致全身血管病變,包括腎臟微血管受損,進而影響腎功能。(示意圖/Pixabay)
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當,會導致全身血管病變,包括腎臟微血管受損,進而影響腎功能。(示意圖/Pixabay)

林正浩主任進一步解釋,糖尿病腎病變是造成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當,會導致全身血管病變,包括腎臟微血管受損,進而影響腎功能。若同時出現微白蛋白尿症狀,即代表已發展成糖尿病腎病變,若未及時接受積極治療或洗腎,可能發展為致命的腎衰竭。

對於腎臟病變的早期警訊,林正浩主任特別提醒,當尿液中出現過多蛋白質時,會形成不易消散的泡沫,俗稱「啤酒尿」或「泡泡尿」。若同時出現下肢或全身性水腫、高血壓、疲倦感、血尿等症狀,都是腎臟受損的重要信號,民眾應立即尋求腎臟科醫師協助,及早診治。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