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圍可測死亡率!過粗恐增2.4倍猝逝風險

分享:

美國波士頓大學最新研究發現,脖子尺寸可能是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及死亡率的重要指標。研究顯示,男性頸圍超過43.18公分、女性超過35.56公分者,罹患心房顫動的風險明顯提高。

研究指出,脖子愈粗代表身體上半部皮下脂肪越多,會促進遊離脂肪酸的釋放,長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示意圖/Pixabay)
研究指出,脖子愈粗代表身體上半部皮下脂肪越多,會促進遊離脂肪酸的釋放,長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示意圖/Pixabay)

據《元氣網》報導,該研究追蹤約4000名民眾,蒐集參與者的頸圍、腰圍和BMI等資料。研究結果指出,心房顫動患者的死亡風險比一般人高出4倍,而頸圍過粗的人更容易出現這種心律不整的狀況。

中國2024年的一項研究進一步證實,頸圍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正相關。研究發現頸圍較粗者的整體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約1.83倍,冠狀動脈疾病死亡風險更增加約2.4倍。

研究顯示,男性頸圍超過43.18公分、女性超過35.56公分者,罹患心房顫動的風險明顯提高。(示意圖/Pixabay)
研究顯示,男性頸圍超過43.18公分、女性超過35.56公分者,罹患心房顫動的風險明顯提高。(示意圖/Pixabay)

專家解釋,頸圍越大代表身體上半部皮下脂肪越多,會促進遊離脂肪酸的釋放。長期下來,過高的游離脂肪酸濃度將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測量頸圍的方式相當簡單,只需站直保持視線平視、脖子放鬆,以捲尺繞過喉結下方的頸部底部進行測量即可。這項指標具有簡單、省時的特性,能有效反映上半身脂肪含量,評估相關健康風險。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