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熱了!」醫師透露,近來因中暑、倦怠、過敏來求診的患者暴增1倍,根據中國古代曆法,今年是「七龍治水」,龍愈多、代表天氣愈熱,再加上今年是「閏六月」,一不小心恐會「燒」過頭致命,也提醒2種飲料別喝,否則更容易中暑。

今(25)日早上7時27分氣象署針對14縣市發布高溫特報,其中雙北及桃園為橙色燈號,有38度極端高溫出現的機率,中南部許多縣市皆為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
中醫師鄒瑋倫說,台灣濕度高,體感溫度更驚人,最近中暑、熱疲勞、頭痛、肩頸緊繃等熱病患者暴增1倍以上!,2025年農曆蛇年是特別的一年,「七龍治水」預言今年炎熱。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龍是掌管降雨的神獸,因此「龍治水」是中國古曆預測一年氣候的方法,而每個地支都對應一個生肖,例如子對應鼠、丑對應牛,而辰對應龍,所以傳統會依照農曆每年正月第一個辰日判斷,例如2024年辰日在正月初一,就是「一龍治水」;2025年辰日在正月初七,就是「七龍治水」。龍的數量愈多,就代表天氣愈熱,由於地支有十二個,所以最少為「一龍」、最多「十二龍」,因此以古曆來看,2025年的七龍頗為炎熱。
再加上「閏六月」,代表今年夏天更長!國健署表示,人體若長期處在高溫環境無適當防護措施,身體可能因無法正常調節體溫,就容易發生熱傷害的情形。一般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其中又以中暑最為嚴重,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而且死亡率超過30%。

為避免熱傷害,國健署提醒切記掌握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
1.保持涼爽,例如穿著寬鬆、透氣及抗UV的衣服;室內窗戶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另外,不論時間長短,絕不可將幼童單獨留在車內。
2.補充水分,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建議成人每天飲用6-8杯水(240ml/杯)的白開水,分次小口慢慢喝,並隨著活動強度、身體狀況、氣候環境等而適度調整,另外,避免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以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
3.提高警覺,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或天氣炎熱的時間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
如出現以下熱傷害的警訊,例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還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例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可提供添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中天提醒您|民俗說法不代表本台立場,僅供參考,切勿過於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