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陸稀土管制衝擊歐洲軍備擴張計畫 全球無真正替代選擇

分享:

《紐時》報導,稀土是導彈、戰鬥機、無人機及各類軍事裝備生產的關鍵材料,而大陸在中美貿易戰中將稀土作為籌碼,限制出口,此舉也衝擊歐洲國家的軍備擴張計畫。專家指出,大陸正試圖破壞歐洲的重整軍備的計劃。

外媒認為大陸正試圖破壞歐洲的重整軍備的計劃。(資料照/翻攝《新華社》)
外媒認為大陸正試圖破壞歐洲的重整軍備的計劃。(資料照/翻攝《新華社》)

《紐時中文網》7日報導,大陸對稀土管制的反覆讓歐洲領導人清楚意識到,他們的軍備擴張受制於與大陸之間日益不穩的關係。歐盟約98%的關鍵稀土進口來自大陸,依賴度甚至高於美國的80%。

目前歐洲各國正緊急大幅增加國防開支,試圖在2030年前提升關鍵軍事能力。無法獲取關鍵礦產可能擾亂該計劃,改變地緣政治格局並影響歐洲的未來。

歐盟一直努力擺脫對大陸稀土的依賴,並通過立法培育本土產業。但要取代大陸的採礦和提煉產能無法一蹴而就。礦業諮詢機構SFA Oxford分析師近期的研究報告預測,考慮到礦山開發、精鍊廠建設、製造業擴張及融入北約供應鏈所需的時間,要完全擺脫對大陸的依賴,需要8至12年。

稀土是戰鬥機、無人機、潛艇、戰斧等歐美軍事技術的關鍵原料。(資料照/《新華社》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呼籲,歐盟在關鍵礦產領域「爭取自主獨立」。歐盟與大陸官員近期就發放「通用許可證」進行協商,以簡化對歐洲的稀土出口流程。

報導指出,兩名涉及內部磋商而要求匿名的官員表示,此類解決方案能否快速落地或長期維持尚無保證,歐盟正專注於尋找替代供應管道。

報導指出,自去年10月起,大陸稀土出口商需向當局詳細說明貨物在西方供應鏈中的用途。這些規定讓大陸當局得以掌握全球企業對稀土的需求種類和數量。4月實施的出口限制導致短缺,鏑等用於製造耐熱磁鐵的稀土價格飆升。

稀土是F-35戰鬥機、無人機、潛艇、戰斧(Tomahawk)飛彈雷達系統等歐美軍事技術的關鍵原料,也是歐洲重整軍備計劃中擬儲備的關鍵物資。

海牙戰略研究中心(HCSS)分析師吉拉迪(Benedetta Girardi)說,「中國的最終目標,是拖慢美國的發展,而歐洲也會因此受到牽連。」

歐洲聯盟主管貿易事務的執行委員塞夫柯維奇(Maros Sefcovic)表示,自北京開始要求稀土出口許可證以來,歐盟企業提交的2000份申請中,僅約一半得到「妥善處理」。

專家認為在稀土方面全球沒有能真正替代大陸的選擇。(資料照/翻攝《央視新聞》)

儘管大陸近期撤銷部分稀土管制措施,但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主任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我們仍處於脆弱狀態。」她舉例,如無人機馬達中的鏑,目前仍無法從歐美及其盟友找到替代選項;以及製造先進軍事裝備中耐高溫磁鐵的關鍵稀土釤,全球都沒有能真正替代大陸的選擇。

報導指出,稀土企業不確定歐盟推動本土供應鏈的舉措能否及時發揮足夠作用,短期內外交手段可能是主要甚至唯一的希望。

報導引述「歐盟安全研究所」(EUISS)劉亞伯(Joris Teer)說,「中國正試圖破壞歐洲的整個重整軍備計劃」,「作為國防官員或行業從業者,是不願意把這話挑明的」。(中央社)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