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補吃薑母鴨卻冒痘痘?中醫揭「陰虛體質」恐越補越上火

分享:

台北鳴堂中醫體系醫療長周宗翰醫師指出,秋冬季節許多民眾急著進補,卻因不了解自身體質而「補錯」,不僅無法達到養生效果,反而可能加重身體負擔,造成上火、長痘等不適症狀。

不了解自身體質而「補錯」,不僅無法達到養生效果,反而可能加重身體負擔。(圖/報系資料照)

周宗翰醫師表示,進補不是單純將所有營養品吃下肚,而是應該依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進行。「每個人體質不同,進補方式也應有所區別。補錯了,就像火上澆油,反而會讓身體更不舒服。」他強調,正確的進補應先了解自己的體質特點。

針對常見的體質類型,周宗翰醫師詳細說明了不同的飲食建議。氣虛體質的人容易疲倦、說話有氣無力且常感冒,應以「補氣」為主,可適量食用山藥、黃耆、黨參、雞湯、四神湯和牛肉,但需避開生冷瓜果、冰品及白蘿蔔,因為這些食物會「破氣」,抵銷補氣效果。

對於血虛體質者,周宗翰醫師指出這類人臉色蒼白或蠟黃、容易頭暈、嘴唇偏白且指甲易斷,應以「養血」為主要目標。「紅棗、桂圓、當歸、桑葚、豬肝、菠菜和葡萄都是很好的養血食材,但要避免寒涼食物及過度辛辣的刺激物。」

對於血虛體質者,應以「養血」為主要目標,紅棗、桂圓、當歸都是很好的養血食材。(示意圖/Pixabay)
對於血虛體質者,應以「養血」為主要目標,紅棗、桂圓、當歸都是很好的養血食材。(示意圖/Pixabay)

「陽虛體質的人手腳冰冷、特別怕冷、精神不振且容易腹瀉,」周宗翰醫師建議這類人應以「溫陽散寒」為主,可多吃羊肉、韭菜、肉桂、核桃和薑等溫性食物,讓身體由內而外暖起來,同時應避開任何冰品、冷飲和生菜沙拉等寒性食物。

周宗翰醫師特別提醒,陰虛體質者口乾舌燥、手心腳心發熱、晚上睡不好且容易長痘,這類人應以「滋陰潤燥」為主,適合食用百合、銀耳、蓮子、梨子、黑芝麻和黑豆。「陰虛體質絕對要避免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等燥熱補品,否則會越補火越大!」

在中醫調理方面,周宗翰醫師提到可透過中藥打好基礎,如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圖/Photo AC)

在中醫調理方面,周宗翰醫師提到可透過中藥打好基礎,如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但他強調這些藥方需根據個人體質對症下藥才能發揮最大效果。「藥物調理一定要經過專業診斷,請勿自行抓藥。」此外,針灸和艾灸也能透過刺激關元、氣海、足三里等穴位,溫暖脾胃與循環,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營養。

最後,周宗翰醫師總結秋冬進補三大原則:「先辨體質再進補,不確定自己體質的人應先諮詢中醫師;溫和漸進不過度,天氣剛轉涼時可從山藥排骨湯、四神湯等平補食材開始;作息正常不熬夜,因為熬夜最傷陰血,再多補品也無法彌補。」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