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名25歲抗癌網紅「千千」因晚期胃癌於今年5月24日不幸離世,她生前愛吃辣、不吃早餐且飲食不規律,引發網友熱議與不捨。醫師指出,過量食用辛辣食物可能損害胃黏膜,增加胃癌風險,並呼籲高危險群應進行幽門螺旋桿菌篩檢以預防疾病。

千千曾在個人影片中坦言,多年來不吃早餐、常為了減肥省略正餐,作息混亂且偏好辛辣食物。她的生活習慣讓不少網友質疑是否因此導致胃癌。對此,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思錦表示,胃癌確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長期攝取重辣、重鹹、醃製品及燒烤食物,以及菸酒,都是明確的高危險因子。
李思錦進一步說明,雖然不吃早餐或三餐不規律與胃癌的直接關聯不大,但過度食用辣椒確實會對胃黏膜造成刺激,增加患病風險。她提到,長期讓胃腸處於異常發炎狀態,可能引發腸上皮化生或異生變化,進而演變為胃癌。
多項研究也顯示,重辣飲食與胃癌發生率有關。1994年墨西哥一項調查發現,每天大量食用紅辣椒的人群胃癌比例顯著較高;2015年中國癌症統計報告指出,四川、重慶等喜好重辣口味的地區,胃癌發生率長期名列前茅;南韓亦因重口味飲食習慣成為胃癌高發國家。
除了飲食因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是胃癌的重要成因之一。李思錦提醒,此菌可透過共用餐具傳播,建議民眾使用公筷母匙,並定期接受篩檢。她提到,政府計畫將幽門螺旋桿菌篩檢納入健保給付,針對45至74歲民眾提供檢查,盼能早期發現與治療。
在治療方面,李思錦表示,近年胃癌療法進步顯著,除傳統手術與化療外,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為晚期患者帶來希望。針對Her2陽性胃癌,健保已給付Enhertu等藥物,幫助延長生存期,雖無法根治,但能提升存活率。
李思錦也特別提醒,年輕人常忽略胃部不適,誤以為是壓力或飲食不均所致,導致胃痛、腹脹、噁心、體重下降等症狀延誤就醫。她建議,若症狀持續超過兩周,應盡快接受胃鏡檢查,尤其有家族病史者更需定期追蹤。

此外,她提到一種較少見的「皮革胃」(linitis plastica),多見於年輕女性,因胃壁硬化導致早期症狀不明顯,常延誤至晚期才確診。李思錦強調,無論療法如何進步,早期篩檢與控制危險因子仍是預防關鍵。
她分析,年輕人胃癌往往與基因異常有關,病情進展迅速且易忽略症狀,導致預後不佳。因此,有家族史者應提高警覺,定期檢查,並調整飲食習慣,減少重辣重鹹及醃製、烤炸食物攝取,同時戒菸戒酒,維持規律作息。
李思錦最後呼籲,民眾應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避免刺激性食物與菸酒,一旦出現持續上腹痛、消化不良或食慾不振等情況,應盡速就醫檢查,以免錯失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