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花蓮救災須知!醫:類鼻疽感染恐致敗血性休克

分享: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花蓮光復鄉,各界投入清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醒務必穿雨鞋、戴口罩及手套,防類鼻疽感染,有發燒、傷口紅腫化膿等症狀速就醫,因重則敗血性休克。

類鼻疽(Melioidosis)是一種由「伯克氏菌」引起的細菌感染。(圖/讀者提供)
類鼻疽(Melioidosis)是一種由「伯克氏菌」引起的細菌感染。(圖/讀者提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主任張雅媛指出,今年風災重創中南部,花蓮光復鄉也遭遇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致災,當各界投入災後清淤重建時,務必要穿雨鞋、戴口罩及手套,慎防類鼻疽感染,因為可能嚴重危害身體健康。

她說明,類鼻疽(Melioidosis)是一種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引起的細菌感染;這種細菌平常存在土壤與淡水中,颱風、暴雨過後泥水混濁,環境翻動就容易擴散開來,通常透過皮膚接觸、吸入氣膠,以及經口攝入受污染的水與食物,特別是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等3種方式感染。

張雅媛說,感染類鼻疽,輕則局部蜂窩性組織炎、具紅腫熱痛症狀,重則演變成肺炎、菌血症、甚至敗血性休克;若病情控制不佳,還可能傷及骨頭或關節,引發骨髓炎、關節炎等嚴重併發症。

類鼻疽(Melioidosis)是一種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引起的細菌感染。(示意圖/Pixabay)

她說,目前衛福部疾管署尚未公告相關案例,綜合考量類鼻疽潛伏期1到21天都可能,極端案例甚至數個月,且北部醫療院所相關臨床經驗較少,特地提醒民眾清理環境後若出現發燒、傷口紅腫化膿、呼吸急促、咳嗽有痰等症狀,盡早就醫,並要主動告知醫師近期有打掃清淤的活動史,以利病情判斷與治療。

此外,張雅媛說,類鼻疽的抗生素治療不像一般細菌感染那麼簡單,常見抗生素效果不佳,往往需使用第三代以上頭芽孢素抗生素(Ceftazidime)、Imipenem、Meropenem、磺胺類或四環黴素等類抗生素,且治療時間可能需要2至4週,甚至更久;早期判斷錯誤延誤治療,易造成反覆發作或病情急速惡化。(中央社)

文章授權轉載自《中央社花蓮光復刻正清淤重建 北市聯醫籲防類鼻疽感染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