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就血管老化!醫曝「隱形油脂」藏在內臟、海鮮

分享:

42歲的趙姓男子因為長期愛吃海鮮和內臟類食物,近期健康檢查發現膽固醇數值超標,引發醫界關注年輕族群血管健康問題。醫師指出,血管內斑塊的形成可能在年輕時就已經開始,不當的飲食習慣恐加速血管老化。

美國年輕猝死者的屍檢研究顯示,這些個案的血管中已出現明顯的粥狀斑塊,顯示血管健康問題並非老年人專利。(圖/Photo AC)
美國年輕猝死者的屍檢研究顯示,這些個案的血管中已出現明顯的粥狀斑塊,顯示血管健康問題並非老年人專利。(圖/Photo AC)

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稱壞膽固醇)的主要功能,是將膽固醇、磷脂質和三酸甘油酯運送至全身細胞供應能量。然而,當其數值過高,代表膽固醇囤積在血管壁,進而氧化並引發發炎反應,這正是動脈粥狀硬化的起點。

根據《健康2.0》報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朱俊源表示,透過美國年輕猝死者的屍檢研究顯示,這些個案的血管中已出現明顯的粥狀斑塊,顯示血管健康問題並非老年人專利。

彰化秀傳醫院副院長陳建志建議,預防高血脂必須從飲食控制做起,應減少油炸食物攝取,避免食用豬油、牛油、肥肉等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他建議可選用橄欖油、葵花油等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脂,並增加五穀根莖類及富含纖維質食物的攝取。

高油、高飽和脂肪的飲食不僅影響血管健康,也可能導致膽結石問題,特別是肥胖者與育齡女性更需要注意。(示意圖/Pixabay)
高油、高飽和脂肪的飲食不僅影響血管健康,也可能導致膽結石問題,特別是肥胖者與育齡女性更需要注意。(示意圖/Pixabay)

成大醫院副院長暨重症加護科臨床教授許志新指出,血脂控制目標需依據個人風險進行評估,包括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吸菸習慣或家族病史等因素。對於曾經罹患心肌梗塞、中風,或進行過心臟手術的高風險族群,建議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70mg/dL以下,某些情況甚至需要控制在55mg/dL以下。

彰化秀傳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偉耀補充,高油、高飽和脂肪的飲食不僅影響血管健康,也可能導致膽結石問題,特別是肥胖者與育齡女性更需要注意。他建議民眾應減少內臟與帶殼海鮮的攝取量。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