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地區災情嚴重,許多「鏟子超人」湧入協助救災,然而有民宿業者近日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接到幾通表明是來救災的,需要「住宿」或「休息」,業者感嘆「救災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卻不該成為情勒的理由」。

位於富里鄉六十石山腳下的一間民宿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這次光復災情後接到一些電話,表明是來救災,需要「住宿」或「休息」。業者坦言,幾年前富里918地震時,也曾有人打電話詢問「現在有沒有住宿的地震價?」讓他感到難過。民宿業者表示,每次遇到天災,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但這些人實際的救災模式與程度,他們並不清楚。
業者表示,「我知道也有同行願意提供免費住宿,那是一份很大的付出與善意,真的非常令人敬佩。」民宿老闆直言,相信也有許多業者跟他一樣,面對相同的困境,只能在顧及日常營運之餘,選擇用其他方式來支持災區。他強調,愛心不只有「免費」一種方式,民宿每一晚的房間、店家每一份的餐點,背後都有實際成本,「能幫多少就多少,才是真正落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把愛心放在值得的地方,才能走得更長遠。」
業者說,「就好像有人捐完10萬元,然後去小館吃滷肉飯結帳時,對老闆說:『我來救災的』,期待因此被打折或請客。前面是令人敬佩的善舉,後面卻成了不必要的為難。」他認為,「捐款是善舉,賣餐是生計,這是兩件不能混為一談的事。」
針對真正投入救災的志工,業者也提醒,若有住宿、休息或盥洗需求,應透過公家單位或協會統一聯繫,「走進資源分配體系內詢問,才會更有效率,也能確保愛心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
該篇貼文曝光後,引發討論。不少網友留言表示,「其實災區當地的店家、旅宿一定有受到不一樣程度的災損,能夠恢復營業也是辛苦整理恢復的。不該被當成情勒的對象,更應該同理心去光顧消費,也是另一種助災的方式。」、「將自己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殺價或佔便宜的理由,真的很讓人不舒服」、「兩件事真的不能混為一談」、「昨天我就看到有餐飲業者被道德綁架了!真的沒必要這樣」、「真的!量力而為,多做事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