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9歲男童連日高燒不退,出現草莓舌及全身紅疹症狀,經台北慈濟醫院確診為猩紅熱。經過適當治療後,男童症狀已獲得改善,提醒家長留意孩童類似症狀及早就醫。

該名男童日前出現持續發燒情形,即使到診所就醫仍未見好轉,後續更出現全身粗糙紅疹及手指脫皮等症狀,隨即被帶往台北慈濟醫院就醫。當時除了上述症狀外,還有咽喉疼痛、扁桃腺紅腫化膿以及「草莓舌」等症狀。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醫師李致任表示,經過咽喉培養檢查後,發現男童感染了A群溶血性鏈球菌,確診為猩紅熱。在給予抗生素治療後,男童在三天內退燒,紅疹症狀也逐漸消退,恢復情況良好。
李致任指出,猩紅熱是一種由A型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細菌性疾病,好發於5至15歲的學齡兒童,通常在冬末春初較為常見。初期症狀容易與一般感冒混淆,包括喉嚨痛、發燒、頭痛、嘔吐與腹痛等。

「猩紅熱的特徵性表現包括舌頭表面呈紅色並有凹凸不平的『草莓舌』、砂紙般的粗糙紅疹與指尖脫皮,若未及時診斷與治療,可能導致中耳炎、肺炎、腎絲球腎炎、風濕性心臟病甚至罕見的中毒性休克等併發症。」李致任醫師強調。
針對治療方式,李致任表示,主要以盤尼西林或安莫西林等抗生素和退燒藥為主,療程需持續10天,即使症狀改善也必須完整完成療程,以避免細菌殘留造成復發。對於對這類藥物過敏的病人,則可使用其他替代藥物進行治療。
由於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猩紅熱,李致任特別提醒家長,應教導孩子做好日常防護,包括勤洗手、佩戴口罩、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或毛巾等物品。一旦發現孩子出現不尋常的皮膚變化、紅疹或發燒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確診猩紅熱的病童需在服藥滿24小時且退燒後才能恢復上學或外出,以降低傳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