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全身癢不停!新療法「照光合併用藥」顯改善

分享:

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持續攀升,目前約達11.9%,平均每8人就有1人罹患。其中尿毒性搔癢是常見併發症,傳統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但新研究顯示,結合照光治療可望改善病患困擾。

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持續攀升,其中尿毒性搔癢是常見併發症。(示意圖/Pexels)

一名75歲男性洗腎病患因全身搔癢難耐,使用一般止癢藥物效果不佳而求診皮膚科。經檢查發現表皮有多處線狀搔抓傷口,診斷為尿毒性搔癢。在接受口服加巴噴丁並配合每週固定窄波紫外線照光治療後,搔癢症狀獲得明顯改善,傷口也逐漸癒合。

安南醫院皮膚科主任羅子焜醫師指出,近期國外臨床研究發現,合併窄波紫外線照光治療和使用加巴噴丁,相較於單獨使用其中一種治療方式,在改善尿毒性搔癢方面有顯著差異。

針對治療機轉,羅子焜醫師解釋:「加巴噴丁常用於治療神經性搔癢,可抑制神經元鈣離子流入,改善尿毒性搔癢的問題。」他進一步說明,紫外線照光治療能影響免疫細胞,抑制朗格漢氏細胞,並調節介白素的產生,降低IL-2的產量,同時誘導真皮肥大細胞凋亡,減少表皮神經纖維釋放神經胜肽。

皮膚科羅子焜主任展示窄波紫外線照光儀。(圖/安南醫院)

羅子焜醫師表示,窄波紫外線照光治療除了可直接影響二價離子、抑制皮膚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還能調節皮膚神經功能,有效改善皮膚搔癢症狀。此外,這種治療方式也適用於其他皮膚疾病,包括乾癬、頑固性異位性皮膚炎、全身性結節性癢疹、玫瑰糠疹、蕈狀肉芽腫等。

對於治療頻率,羅子焜醫師建議每週進行2至3次照光治療,需持續數週至數月才能見效。他強調,照光劑量會依據病人的膚色、皮膚厚度及疾病嚴重度進行審慎評估與調整,以將可能的副作用降至最低。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