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糖食品並非絕對安全!代糖「赤藻醣醇」增血栓風險

分享:

許多人喜歡購買標有「無糖」的產品,希望能控制體重、穩定血糖。對此,營養師呂美寶指出,無糖食品常使用天然代糖「赤藻醣醇」,雖熱量幾乎為零,但血液中「赤藻醣醇」濃度高者出現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風險,較少攝取者高出2倍。

在無糖食品中,「赤藻醣醇」常被標榜為天然、安全的代糖來源。(示意圖/Pexels)
在無糖食品中,「赤藻醣醇」常被標榜為天然、安全的代糖來源。(示意圖/Pexels)

呂美寶近日在臉書粉專「食物的力量.呂美寶營養師」撰文道,在無糖食品中,「赤藻醣醇」常被標榜為天然、安全的代糖來源,甜度約為蔗糖的60至70%,熱量幾乎為零,但2023年《Nature Medicine》的一項研究卻顯示,血中「赤藻醣醇」濃度越高,未來3年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的風險也越高。

呂美寶表示,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的研究團隊針對3000多位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進行追蹤研究,發現體內「赤藻醣醇」濃度最高的前25%受試者,其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幾乎是濃度最低者的2倍;研究人員發現,「赤藻醣醇」在體內易促進血小板聚集(讓血液凝固的自然反應),但當這種反應過度時,就會導致血栓的形成。

呂美寶指出「赤藻醣醇」可能會讓血管更容易「卡住」,特別是已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風險因子的人。(示意圖/123RF)

呂美寶指出,這意味著「赤藻醣醇」可能會讓血管變得更容易「卡住」,特別是對於本身已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風險因子的人來說,情況更是雪上加霜。

呂美寶也示警,「赤藻醣醇」幾乎不被代謝掉,而是以原形被腸道吸收後進入血液,再經由腎臟排出,大部分會在24小時內排出體外,但若一次攝取量較高,血中濃度可能維持升高達48小時以上,對心血管的影響也更持久。

體內「赤藻醣醇」濃度最高的前25%受試者,其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幾乎是濃度最低者的2倍。(示意圖/Pixabay)

呂美寶強調,「赤藻醣醇」並非一定會造成心肌梗塞或腦中風,但需注意市面上「無糖」的標示不代表「絕對安全」或「對所有人都適合」,「赤藻醣醇」雖獲得多國食品安全機構的認可,也不代表就適合每一種代謝體質或健康狀態。

「真正的健康不是用『低糖加工食品』來取代高糖食品,而是減少加工、回到天然全食物的原則。」呂美寶建議,如果想吃有甜的食物,可使用天然低甜度食材取代,如莓果、香草、可可等,或是選擇更溫和、研究支持度較高的代糖,如甜菊葉、羅漢果等,並減少攝取無糖餅乾、無糖氣泡飲等含「赤藻醣醇」的產品作為日常點心。(CTWANT

文章授權轉載自《CTWANT無糖食品並非絕對安全! 營養師:代糖「赤藻醣醇」增血栓風險

【延伸閱讀】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