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醫學會推「腎病照護SOP」 洗腎風險降9成

分享:

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居高不下,平均每8人就有1人受到影響,但僅約10%的患者知道自己罹病。健保署今日與5大醫學會共同發布「腎病照護SOP」,這套照護流程根據國內臨床經驗與現況制定,涵蓋從篩檢、治療到轉診等全面性流程共識,讓不同科別、不同層級的醫療院所都能依循執行,不僅強化國人腎病管理,更能有效降低洗腎風險。

台灣平均每8人就有1人患有腎臟慢性疾病,目前全台約有近10萬人接受洗腎治療。(示意圖/Pixabay)
台灣平均每8人就有1人患有腎臟慢性疾病,目前全台約有近10萬人接受洗腎治療。(示意圖/Pixabay)

針對這份剛出爐的慢性腎病臨床照護流程共識,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許永和表示,過去的臨床指引多著重於提醒控制三高維持在目標值內,卻未明確列出何時應調整藥物、何時需轉診等細節,導致醫療人員需自行判斷,也使患者可能在反覆轉診過程中影響病情控制。而此次共識將相關細節明確化,有助於患者不錯失治療黃金時機。

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指出,這份共識讓腎病照護達到「流程化、標準化、可追蹤化」的目標,將教科書中較為抽象的「知道要做什麼」原則,轉化為「接下來該怎麼做」的具體步驟,讓各級醫療院所都能有所依循,提升照護品質。

衛福部、國健署、健保署與台灣腎臟醫學會攜手四大醫學會發布可落地執行的腎病臨床照護共識。(圖/台灣腎臟醫學會)
衛福部、國健署、健保署與台灣腎臟醫學會攜手四大醫學會發布可落地執行的腎病臨床照護共識。(圖/台灣腎臟醫學會)

健保署署長陳亮妤表示,近年來腎病整合照護已見初步成效,透析人口呈現下降趨勢。此次由腎臟科、心臟科、糖尿病、家醫與基層糖尿病等5大醫學會首度共同制定具體流程,可望改善過往指引較為抽象、可能導致處置不一致的問題。陳亮妤特別強調,腎病共照制度已證實能有效延緩腎功能惡化,患者若能加入此系統,10年內進入洗腎的風險僅為未加入者的10%,凸顯早期預防的重要性。

國健署署長沈靜芬指出,國內已下修成人健檢年齡並強化腎功能檢查項目,未來將持續推動腎病識能提升計畫。她也提到,今年世界衛生大會已將慢性腎病列為全球重大非傳染病之一,顯示台灣在腎病防治策略上的前瞻性。

莊人祥在會中強調,此共識的出爐象徵台灣邁入慢性疾病整合照護的新階段,政府將以2030年前降低三高慢性疾病死亡率達三分之一為目標,全力推動全民邁向健康台灣的願景。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