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宏輝建築師美食地圖:米其林推薦平價新派台菜人均八百元—叁酒弍沏和心潮飯店

分享:

近幾年傳統台菜依循古早味耕耘多年,被米其林認可紛紛摘星,但感覺是使用高檔食材要價也高,而在同時許多餐飲集團卻設法走出中平價的新派台菜,但尚未具知名度如何招眾食客?原來是年輕化、時尚感,以平易近人的價位吸引普羅大眾,依結果論而言是成功行銷,人氣爆棚。在這要分析如何在傳統台味中創造新派的樣貌,這可能涉及了設計的議題。

讓你猜不透,當料理一上桌便不禁讚歎並手機先食,這現象已蔚為風潮了。

叁酒弍沏

傳統台菜餐廳「叁酒弍沏」傳遞米其林「私藏不藏私」精神,將私藏手藝通通展現。(圖/黃宏輝提供)
傳統台菜餐廳「叁酒弍沏」傳遞米其林「私藏不藏私」精神,將私藏手藝通通展現。(圖/黃宏輝提供)
「叁酒弍沏」入選米其林2024年推薦餐廳。(圖/黃宏輝提供)
「叁酒弍沏」入選米其林2024年推薦餐廳。(圖/黃宏輝提供)
「叁酒弍沏」環境設計年輕化帶有時尚感,在傳統與現代中取得平衡。(圖/黃宏輝提供)
「叁酒弍沏」環境設計年輕化帶有時尚感,在傳統與現代中取得平衡。(圖/黃宏輝提供)
吧台前擺放餐點使用到的各式植物盆栽。(圖/黃宏輝提供)
吧台前擺放餐點使用到的各式植物盆栽。(圖/黃宏輝提供)

傳統飲食文化的元素要以現代手法呈現,最怕只有形似而已,其實難在神似,這真是大哉問。在此每道菜都要詳問轉化了什麼而後品嚐其實驗結果,不容易以平常自詡為美食作家,如何判斷是否有過與不及。問了一晚最後主廚特意跑出來又以為是密探來了,沒那回事,密探須很低調不可被認出的!

這米其林推薦的餐廳一句話說得好:「私藏不藏私,常吃不吃常」,很想見識它的私藏和不吃常。

「外國和尚會唸經」結合傳統太師椅椅背形象和現代口味。(圖/叁酒弍沏提供)
「外國和尚會唸經」結合傳統太師椅椅背形象和現代口味。(圖/叁酒弍沏提供)
「外國和尚會唸經」以西式丹麥酥皮取代傳統麵皮,使用較清爽的2分肥蔥燒大排。(圖/黃宏輝提供)
「外國和尚會唸經」以西式丹麥酥皮取代傳統麵皮,使用較清爽的2分肥蔥燒大排。(圖/黃宏輝提供)

先解讀最後的一道菜最能詮釋傳統與創新,傳統台式割包不多作解釋,新創割包取名「外國和尚會唸經」,其一形體上就吸睛了,是以托盤取其形似太師椅椅背或中國圓椅椅背作成提手把,餅皮和內餡分別裝在小碟中,看起來清爽精緻多了。其二質的表現是以西式丹麥酥皮取代傳統的白白胖胖麵皮,再將蔥燒大排分拆混入其他熟悉的配料。這西式丹麥酥皮有點台式早餐芝麻燒餅的感覺,另外因應現代人飲食口味習慣改變,傳統較肥膩的肉已變成兩分肥的蔥燒大排,這形與質的創新太貼題了。

「酒沏苔味九孔鮑」呈現創新的視覺和味覺效果。(圖/叁酒弍沏提供)
「酒沏苔味九孔鮑」呈現創新的視覺和味覺效果。(圖/叁酒弍沏提供)
黢黑的台式滷煮九孔鮑加海苔酥片炸過,加上甜薑、蝦卵與美乃滋。(圖/黃宏輝提供)
黢黑的台式滷煮九孔鮑加海苔酥片炸過,加上甜薑、蝦卵與美乃滋。(圖/黃宏輝提供)

「酒沏苔味九孔鮑」,有苔並非台味倒是日本味了,但九孔鮑滷煮後還是台味。裹上海苔酥片炸過,上舖甜薑、灑上蝦卵,墊檸檬切片和美乃滋襯底。這是未曾有的經驗尤其明明是鮑卻呈大黑,還以為是鮑和墨魚汁的結合。這苔味和台式滷鮑在視覺和味覺上有達創新之效。

「新台灣牛肉湯雙面風情」乍看像是日式涮涮鍋。(圖/黃宏輝提供)
「新台灣牛肉湯雙面風情」乍看像是日式涮涮鍋。(圖/黃宏輝提供)
高溫牛骨高湯沖淋鍋內的高溫黑石,讓無骨牛小排軟嫩美味。(圖/叁酒弍沏提供)
高溫牛骨高湯沖淋鍋內的高溫黑石,讓無骨牛小排軟嫩美味。(圖/叁酒弍沏提供)
「新台灣牛肉湯雙面風情」融合台南與越南「雙面」風情。(圖/黃宏輝提供)
「新台灣牛肉湯雙面風情」融合台南與越南「雙面」風情。(圖/黃宏輝提供)

台北正流行台南現宰溫體牛火鍋常一位難求,其傳統性是比日式涮涮鍋本土化又歷史悠久的。這名為「新台灣牛肉湯雙面風情」,其新是底部舖設一層烤燒過高溫130度的黑卵石再舖上無骨牛小排,高溫牛骨高湯沖淋時與高溫黑石雙重快速半燙熟牛肉是最軟嫩的。其雙面風情是混合風,加入了九層塔、豆芽菜、生辣椒和檸檬,和台人熟知所好的越南牛肉河粉PHO湯頭相似,實實在在台南和越南的雙面風情,最令眾人稱許的是湯頭太甜美了,有點超現實。

鰻魚、烏魚子、糯米造就台灣本土味十足的「烤鰻烏魚子米糕捲」。(圖/黃宏輝提供)
鰻魚、烏魚子、糯米造就台灣本土味十足的「烤鰻烏魚子米糕捲」。(圖/黃宏輝提供)

鰻魚、烏魚子和糥米都是台灣本土性食材代表,這「烤鰻魚烏魚子米糕捲」是一道老菜新作的表現,毫不起眼的薄透越南網皮包覆米糕後煎炸,熟悉不過的蒲燒鰻舖上,再以磨碎的烏魚子撒上提味,這蒲燒香氣和烏魚子年節味很有在地的情愫,而那軟糥Q彈的米糕其實和傳統油飯味近似,是為絕配。最後灑上一片青綠(蔥白)和花紅又變身為華麗的創意料理。

「鴻圖大展松鼠魚」加入草蝦仁粒,多了1股海鮮滋味。(圖/黃宏輝提供)
「鴻圖大展松鼠魚」加入草蝦仁粒,多了1股海鮮滋味。(圖/黃宏輝提供)

松鼠桂魚傳統菜不單是台菜,在大陸亦有其代表性,尤其在蘇杭一帶。而這「鴻圖大展松鼠魚」有了些微的變身。傳統作法是持大尾鮮魚經去骨削花炸制定型成松鼠狀,再澆上糖醋汁而成酸甜口味,一直是印象的記憶。但這料理新元素是草蝦仁粒使多了另一層海鮮味,另有松子脆感和微堅果香,菱格紋附身在這魚體,原本就如此的刀痕竟是當下時尚流行圖騰。

「深情款款西魯肉」將宜蘭傳統平民美食升級成豪華口味。(圖/黃宏輝提供)
「深情款款西魯肉」將宜蘭傳統平民美食升級成豪華口味。(圖/黃宏輝提供)

大名鼎鼎西魯肉是宜蘭在地普羅大眾最自覺驕傲的平價美食,但來到此則又華麗轉身進階2.0版。這是招牌私房菜要先耗費八小時以上熬煮雞白湯,加入西魯肉傳統食材白菜、蛋酥、豬肉絲和蝦米,為了添加現代感,消弭過往年代平民的日常食材,特意大膽加大量海鮮干貝、草蝦、曼波魚皮和鯊魚皮。完美的呈現一碗「深情款待西魯肉」,說穿了不過是街市上的白菜滷,看過嘗過之後新的經驗出現,雞白湯湯底和眾海鮮們的鮮活味,最後兩種魚皮的膠質感成了豪華版的傳統平民美食,宜蘭人作夢也想不到吧!

「菇蔬呈外涵参肆招牌作豆腐」的微脆菠菜皮勾起食客好奇心。(圖/黃宏輝提供)
「菇蔬呈外涵参肆招牌作豆腐」的微脆菠菜皮勾起食客好奇心。(圖/黃宏輝提供)

豆腐料理應是菜單中最低價的,所以故意點來試試最普通的是否有特別用心表現。「菇蔬呈外涵参肆招牌作豆腐」只見主廚巧妙將菠菜疊在雞蛋豆腐上方先煎過融合成為外皮,上方襯以白玉菇淋上特製紅燒醬,豆腐絕對是傳統,但那一層微焦脆的菠菜皮被烙印在豆腐上是創意點,端詳許久看懂了才動筷子,有點考驗食客好奇心。

「鹽梅相成香魚煮」呈現多層次豐富風味。(圖/黃宏輝提供)
「鹽梅相成香魚煮」呈現多層次豐富風味。(圖/黃宏輝提供)

日式的佃煮香魚至今已少見了,那是小時候的記憶了,應該和日本殖民時期所遺留下來的有關,日式的佃煮常用味醂、清酒、薄口醬油,是熟悉的味道並是轉了國籍的台菜,然而這「鹽梅相成香魚煮」彷彿有給予微整味。嚴選帶卵高山養殖香魚,先將香魚炙烤過以話梅、冰糖、紫蘇梅、陳醋、清酒醬及多種醬料滷製入味再燜泡至隔夜,使整隻魚酥化入口鬆軟,尤其要挑帶卵的那一部位。這進化版的佃煮香魚重在滷汁的多樣性,使其有層次極豐富的味道,特別是紫蘇梅和香魚卵這兩樣就夠醉心了。

服務生現摘薄荷、萬壽菊入茶。(圖/黃宏輝提供)
服務生現摘薄荷、萬壽菊入茶。(圖/黃宏輝提供)
使用現摘香草入茶,茶湯入口宛如置身薄荷田。(圖/黃宏輝提供)
使用現摘香草入茶,茶湯入口宛如置身薄荷田。(圖/黃宏輝提供)

最後的茶飲是桌邊服務,這服務也太嚇人了吧!直接把兩盆栽用推車搬了過來,其一是薄荷,另一個是萬壽菊。服務員當場依照人數摘採了些鮮葉,手指搓揉之間便香氣撲鼻。以熱水泡製,一旁有計時沙漏。阿姨說沙漏沒漏完絕對不可飲用,儀式感很強烈,我心中帶點疑惑有這麼可以說事的嗎?會不會秀過頭了。待我第一口透明茶湯入喉立即改變念頭了,這清新鮮美香氣只應天上有,若以地上來比喻的話,我想起了年輕時在美國奧勒岡州的鄉村某一天早晨,置身在薄荷田裡,閉上了眼純享嗅覺那不就是天堂仙境?

参酒弍沏是真正的傳統台菜創新版本,一言以蔽之為璞實中見瑰麗。美哉!

心潮飯店

「心潮飯店」開設在百貨公司裡,食客坐滿到店外的走廊。(圖/黃宏輝提供)
「心潮飯店」開設在百貨公司裡,食客坐滿到店外的走廊。(圖/黃宏輝提供)
「心潮飯店」入口神似香港茶餐廳。(圖/黃宏輝提供)
「心潮飯店」入口神似香港茶餐廳。(圖/黃宏輝提供)
心潮飯店設有吧台區座位。(圖/黃宏輝提供)
心潮飯店設有吧台區座位。(圖/黃宏輝提供)
心潮飯店備有各種座位,到了用餐時間就像香港茶餐廳般熱鬧。(圖/黃宏輝提供)
心潮飯店備有各種座位,到了用餐時間就像香港茶餐廳般熱鬧。(圖/黃宏輝提供)
入內隨處可見時髦與復古共處的設計。(圖/黃宏輝提供)
入內隨處可見時髦與復古共處的設計。(圖/黃宏輝提供)

這米其林推薦的新派台菜料理有些不同既往,是開在百貨公司裡,用餐時間永遠滿座人聲鼎沸,彷彿像極吵雜的香港茶餐廳,並且人多一定要坐滿到店外的走廊上,看來熱鬧許多。何等魅力可以有如此人氣?

依我所見還不必提及台菜料理,先是「炒飯」這事就令人不得不臣服。炒飯其實是台菜重要靈魂,常常一碗炒得好的飯便獲饕客芳心,不論飯館、店舖甚至攤販都懂得要有鑊氣才是台味。但這新派炒飯要創造的並不重這味,而是單純前所未見的創意。

炙燒干貝烏魚子炒飯由烏魚子丁和櫻花蝦呈現台灣味。(圖/黃宏輝提供)
炙燒干貝烏魚子炒飯由烏魚子丁和櫻花蝦呈現台灣味。(圖/黃宏輝提供)

紅色炒飯是「炙燒干貝烏魚子炒飯」,使用的是生食級干貝,煎其外表微焦而內生軟,先將蔥白爆香並加入烏魚子丁、櫻花蝦,使三者香氣融合,再加入高麗菜丁、油菜莖粒和京水菜苗大炒一番。在即將起鍋前倒入新鮮紅色火龍果汁,再翻炒使其上色,便成這獨特視覺系炒飯。其實食用時重點不在主角干貝,而是烏魚子丁和櫻花蝦的絕妙雙手聯彈,這香氣真屬台灣味。

翠玉大蝦海鮮炒飯包含軟韌花枝丁、爽脆的醃漬桐筍。(圖/黃宏輝提供)
翠玉大蝦海鮮炒飯包含軟韌花枝丁、爽脆的醃漬桐筍。(圖/黃宏輝提供)
炒飯上的花格網圓餅充滿濃郁櫻花蝦味。(圖/黃宏輝提供)
炒飯上的花格網圓餅充滿濃郁櫻花蝦味。(圖/黃宏輝提供)

綠色炒飯是「翠玉大蝦海鮮炒飯」,中間的網餅是以櫻花蝦泥倒入模具中烤成罕見的花格網圓餅,其上面綴以白繁星、美女櫻、夏堇和京水菜苗。餅下層是主角四尾大蝦,而炒飯部份才是功夫所在,使用青蔥、蔥油、油菜打成醬將飯炒成綠色,既是海鮮炒飯飯中又摻入花枝丁、開陽蝦米和醃漬桐筍(桂竹筍去殼之後殺菁煮熟,去其苦味,取其漬酸味)。首先是上方四種花花草草與底部的綠色炒飯形成一片風景,其次是花枝丁軟韌和桐筍爽脆口感,有對比又有點不違和,其三那吸睛的網餅是濃縮版的蝦味鮮但更纖細了,而大家好像都忘了那四支大蝦。

芋香櫻桃鴨炒飯散發濃濃炙燒鴨油香。(圖/黃宏輝提供)
芋香櫻桃鴨炒飯散發濃濃炙燒鴨油香。(圖/黃宏輝提供)

肉比飯多的炒飯是「芋香櫻桃鴨炒飯」,櫻桃鴨塊先用肉臊醬醃漬再送入烤箱烤過,取出後才切片,尚有極豐富脂肪再灑些黑胡椒予以炙燒逼出其油脂。相搭的一般大部份都是芋泥,但這是芋頭丁炒過又炸過稍有硬脆感,混入芹菜、洋蔥翻炒取其大火香氣,另以高麗菜和酢漿草為襯。其實這炒飯還沒上桌就聞到濃濃香氣,原是炙燒鴨油香那才是菁華所在,然後才見不手軟的十片櫻桃鴨層層堆疊,佔掉一半畫面。

前菜「番茄水晶甜蝦」色彩繽紛。(圖/黃宏輝提供)
前菜「番茄水晶甜蝦」色彩繽紛。(圖/黃宏輝提供)

前菜是「番茄水晶甜蝦」。使用剝了皮的五種彩色小番茄有黃、紅、橙、綠和紫色,色彩繽紛再加上番茄汁調味製成的香檳金水晶凍,並綴以紫蘇花煞是極美。也又差點忘了主角是其中的切段生甜蝦,總之這開胃菜在色彩學上就令人心理愉悅了。

「煙燻海大卷」揭蓋後,散發迷人木煙香氣。(圖/心潮飯店提供)
「煙燻海大卷」揭蓋後,散發迷人木煙香氣。(圖/心潮飯店提供)
海大卷經炙燒再煙燻,擁有雙重風味。(圖/黃宏輝提供)
海大卷經炙燒再煙燻,擁有雙重風味。(圖/黃宏輝提供)

一道很有儀式感的「煙燻海大卷」,上桌後服務人員將透明蓋掀起時,以火燒橡木的白煙裊裊升起彌漫眼前,除了視覺,其嗅覺是木煙香,海大卷是先炙燒過再經煙燻有雙重味道。

「功夫郁香雞湯」雖迷你似日本土瓶蒸,其中可是全雞入湯加入柳松菇、杏鮑菇等配料,口味香濃。(圖/黃宏輝提供)
「功夫郁香雞湯」雖迷你似日本土瓶蒸,其中可是全雞入湯加入柳松菇、杏鮑菇等配料,口味香濃。(圖/黃宏輝提供)

小小湯品是「功夫郁香雞湯」,這湯看似迷你似日本料理的土瓶蒸,其內容還真比想像中的豐富,基本是用全雞入湯加入雞爪、雞腿肉、雞骨架、小珠貝和金華火腿,要花費八小時熬煮。其中又有祕密配角乃是柳松菇和杏鮑菇,先經烤過野菇香氣便散發出,更將菇內水份逼出成露珠狀,那才是另一種鮮美而與雞湯更是超絕配。要如何形容這雞湯呢?可說是比著名x園雞湯還濃郁,我所形容的濃郁不是黏唇的濃郁而是香氣。也終於懂了為何是小份量,如果是一正常碗,那整晚其他菜會因味蕾受重激而不知其味了。這算是一種暴力美學。

炸軟殼蟹淋上清爽洛神汁,鮮美中帶清香。(圖/黃宏輝提供)
炸軟殼蟹淋上清爽洛神汁,鮮美中帶清香。(圖/黃宏輝提供)

「炸軟殼蟹裹蛋金沙與洛神汁」,顧名思義大概不必說明,一般人也明白。重點應是金沙醬和鹹蛋黃烤過後磨成碎粒的濃香味,與紅色洛神汁清爽味兩相對比中和而提鮮,並有金蓮葉的酸和不辣糥米椒的清香,又灑上七味粉使這軟殼蟹和別的軟殼蟹口味命運都大不同。

九層塔醬海蝦餅使用台式春捲皮裹住多種餡料,淋上特製九層塔青醬美乃滋,別具一格。(圖/黃宏輝提供)
九層塔醬海蝦餅使用台式春捲皮裹住多種餡料,淋上特製九層塔青醬美乃滋,別具一格。(圖/黃宏輝提供)

「九層塔醬海蝦餅」,點餐時見其蝦餅二字大多人都認為那不是泰式料理嗎?仔細看是「海鮮蝦餅」自有不同之處。使用台式春捲皮為外衣,將花枝漿和蝦仁漿並與爆香的豬肉內夾其間,作成脆薄的餅。為提升與泰式蝦餅佐醬的不同風味層次,乃將鹹蛋黃刨成粉碎狀並淋上青醬(九層塔)美乃滋,是少見的佐醬組合有新意。再襯以芝麻葉、綠捲、風乾番茄和櫻桃蘿蔔平衡油炸的蝦餅。再怎樣看也不會是泰式蝦餅,泰國人可以來學學。

油條吸附蔭豉蚵豆腐醬汁直接配飯,頗有陌生的趣味感。(圖/黃宏輝提供)
油條吸附蔭豉蚵豆腐醬汁直接配飯,頗有陌生的趣味感。(圖/黃宏輝提供)

台灣古早味少不了「蔭鼓蚵豆腐」,應該是必點之菜是人人熟悉的味,然而那意外闖入的油條作祟,豆腐和鮮蚵軟嫩口感相同,而油條脆感和前二者在咀嚼間產生一陌生的趣味感。而更意外的是油條吸附醬汁後自成一格就可配飯吃,不再需要主角鮮蚵的護航了。

炭金芋泥流沙球對半切開,黑色和金色帶來「超現實」視覺效果。(圖/黃宏輝提供)
炭金芋泥流沙球對半切開,黑色和金色帶來「超現實」視覺效果。(圖/黃宏輝提供)

一道莫名的菜名「炭金芋泥流沙球」,剛上桌黑微金球令人費解,立馬想出一妙計,請廚師對半切開剖面來瞧瞧,果然就不同了,真是「黑又金」。以手工將黑色竹炭粉和芋泥混合作成外殼,另外芋泥又加入豬後腿肉丁,當然流沙免不了就是鹹蛋黃汁。而不解的是竹炭粉和芋泥混的外殼竟有巧克力味,太神奇了。注意那黑與金色對比的球有點超現實。

一口咬下梨山烏龍千層蛋糕,屬於東方的香濃烏龍茶味迅速化開。(圖/黃宏輝提供)
一口咬下梨山烏龍千層蛋糕,屬於東方的香濃烏龍茶味迅速化開。(圖/黃宏輝提供)

台式料理最後點個千層蛋糕是否忘了初心?原來這「梨山烏龍千層」可不是一般的理解。餐廳提了一個理念令我臣服──新派台菜料理有西方的視覺,但內蘊的卻是東方。上層綠色粉末是烏龍茶粉並以下作成類似餅干狀,下方千層是白巧克力奶油和梨山烏龍茶融合而成。本來不太想吃千層的,不禁好奇嚐了一口,不料烏龍茶飄香……

心潮飯店總是令我猜不透,這些料理到底是怎麼想出來的呢?

(「叁酒弍沏」的文章及圖片轉載自pen 雜誌國際中文版1月號。)

作者簡介:

建築師 — 黃宏輝

畢業於淡江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碩士,「烏來璞石麗緻溫泉會館」建築師,熱愛「建築旅行」與「品食」而聞名。

2007年出版《極上之味》一書即獲年度美食作家,現為黃宏輝建築師事務所主持設計師,獲得國家建築金質獎、國家卓越建設獎等共二十多次。

2018年林口《閱》獲英國I.P.A國際地產大獎亞太區混用建築獎,2021年台中《中國醫藥大學學生宿舍》獲法國Novum Design Award建築設計金獎、美國BUILT DESIGN AWARDS建築設計優秀獎。

著有極上之味、極上之宿、極上之湯、極味之選、世界極上之宿、極上京都.御三家、米其林味蕾的極上美食課、走訪市民生活美學空間、造訪國際建築大師創意旅宿、投宿中國精品旅館…等書。

※本文、圖片未經授權不得任意轉載

留言衝人氣 6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