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海綿是不少人心目中的清潔神物,然而多位醫師與毒物專家卻提出警告,這種看似無害的海綿實際上暗藏健康風險,其主要成分三聚氰胺與甲醛在高溫或接觸油脂時可能釋出有害物質,長期使用恐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

肝膽腸胃科醫師范泉山在「醫次搞定」節目上提到,市售的「神奇海綿」實際上是由三聚氰胺與甲醛發泡製成,學名為美耐皿樹脂。「它的結構跟2008年毒奶粉事件的三聚氰胺是一樣的,只是做成發泡形態。」他強調,三聚氰胺對肝臟與腎臟毒性強,長期暴露可能導致腎結石,甚至誘發腎臟與膀胱癌。
家醫科醫師陳柏臣在《健康零距離》節目中也表示,科技海綿碰到高溫或油脂時,會溶解出一些有毒成分。若餐具未經徹底沖洗,殘留的毒素可能隨食物一同進入人體,對健康造成危害。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曾提醒,三聚氰胺具腎毒性,會造成腎結石、腎衰竭;而甲醛更是一級致癌物,可能導致鼻咽癌、血癌等嚴重疾病。毒物專家林中英也警告,雖然科技海綿號稱「不需洗碗精」,但絕不可在高溫、含油環境下使用,否則化學物質更容易釋放。
「無毒教母」譚敦慈更直言,科技海綿絕對不要進廚房,可以用來洗浴室、馬桶,但千萬不能使用在洗滌餐具上。許多民眾誤以為這種海綿能直接擦拭熱鍋、蔬果或碗盤殘油,反而讓人體暴露於潛在毒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