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服用安眠藥情況令人憂心。根據健保資料顯示,台灣約25%成年人有睡眠困擾,每年安眠藥使用量超過4.7億顆,醫師更警告,長期服用安眠藥可能大幅提升失智症風險。

耳鼻喉科醫師柯仁弘在社群平台「鬍子醫生診間生活」指出,每年有數百萬人領取安眠藥,特別提醒民眾要注意藥物交互作用的風險。他表示,若將安眠藥與酒精混合使用,可能造成嚴重後果;若與止痛藥或抗憂鬱藥併用,則可能出現頭暈、跌倒及呼吸緩慢等副作用。
神經內科醫師方識欽在《愛健康》粉絲專頁分享,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60歲以上民眾服用安眠藥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明顯提升。服用一顆安眠藥的失智風險是未服用者的1.5至2倍,服用兩顆則增加至3倍,若服用三顆,風險更攀升至5倍。

柯仁弘醫師進一步解釋,長期服用安眠藥的長者除了可能出現白天精神恍惚、記憶力下降外,身體還會產生耐受性,導致需要逐漸增加用藥量才能入睡,最終陷入惡性循環。他強調,醫界近年來特別重視減少用藥,建議民眾若有失眠問題,應先尋求醫師評估,找出根本原因。
為改善睡眠品質,醫師建議可透過規律運動、減少睡前使用手機、建立固定作息及進行放鬆練習等方式,配合專業的失眠認知行為治療,不僅能減少藥物使用量,更能有效改善睡眠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