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少年安眠藥使用率超越歐美 近五成非醫療使用

分享:

國衛院分析2014年與2018年台灣人使用鎮靜安眠藥盛行率,整體改變不大,但青少年使用率自0.42%增至0.8%,且使用率原低於歐美,2018年已超越歐美,非醫療使用比例亦比成年人高。

12至17歲青少年部分,在過去1年的鎮靜安眠藥使用盛行率,從2014年的0.42%,顯著上升為2018年的0.80%。(示意圖/Pixabay)
12至17歲青少年部分,在過去1年的鎮靜安眠藥使用盛行率,從2014年的0.42%,顯著上升為2018年的0.80%。(示意圖/Pixabay)

這項研究是由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陳為堅,帶領跨校跨機構團隊進行,對12至64歲國民進行「全國物質使用調查」,分別在2014、2018年訪談1萬7837人及1萬8626人;並分析鎮靜安眠藥使用盛行率,及非經醫師開立使用或使用劑量、頻率比醫囑高的「非醫療使用」盛行率。

調查結果發現,兩波調查在整體鎮靜安眠藥的使用或非醫療使用盛行率,分別約5%和0.7%,沒有顯著變化,但是在不同年齡層與性別中有不同趨勢。

12至17歲青少年部分,在過去1年的鎮靜安眠藥使用盛行率,從2014年的0.42%,顯著上升為2018年的0.80%; 其中的非醫療使用比例,也自38.1%上升至48.8%,更遠高於成年人的12.6%。

成年人部分則有性別差異,成年男性在18至39歲、40至64歲這兩個年齡層中,鎮靜安眠藥使用與非醫療使用的盛行率,都呈現下降趨勢;但是18至39歲的年輕成年女性使用盛行率(2.91%增為3.81%),和40至64歲中年成年女性的非醫療使用盛行率(0.73%增為1.14%),則呈現上升趨勢。

對於青少年使用率增加,陳為堅指出,在全世界都可注意到此問題,推測與3C產品的普及有關。(圖/Photo AC)

對於青少年使用率增加,陳為堅指出,在全世界都可注意到此問題,推測與3C產品的普及有關;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內2014年青少年使用率低於歐美國家,到2018年則超越歐美,且非醫療使用的比例還比成年人高。

陳為堅說明,其實市面上主要兩大類鎮靜安眠藥,因缺乏用於青少年的醫學實證研究,因此包含台灣等許多國家都沒有核准用於青少年失眠,但可能仍有青少年在就醫開藥後,與朋友分享使用。

女性部分,陳為堅表示,進一步分析社會人口學資料發現,增加安眠藥使用的年輕女性中,以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單身、目前無工作,或有合併其他物質使用者為主。這群人相對於整體社會,是資源比較少的族群,可能因此難以負擔第一線的認知行為療法、心理諮商等非藥物治療模式。

陳為堅分析,中年女性用藥者則多為有工作的已婚者,且可能合併有飲酒習慣。(示意圖/Pexels)
陳為堅分析,中年女性用藥者則多為有工作的已婚者,且可能合併有飲酒習慣。(示意圖/Pexels)

中年女性用藥者則多為有工作的已婚者,且可能合併有飲酒習慣。陳為堅分析,可能因為此族群生活角色比較複雜,既要扮演妻子、又要扮演專業人員,導致生活如「三明治」,因此透過服用安眠藥及飲酒緩解焦慮及失眠。

調查也發現,鎮靜安眠藥非醫療使用的藥品來源中,來自親朋好友的比例有顯著增加趨勢;而鎮靜安眠藥非醫療使用的動機,都以自我治療為主要原因。

陳為堅指出,這顯示民眾在藥物使用上的需要,但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即使症狀相似,適用的藥物與劑量可能不一樣,互相分享藥物恐有風險。(中央社)

文章授權轉載自《中央社調查:台灣青少年安眠藥使用率升 高於歐美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