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宏輝建築師的美食地圖:台北不思議1800元高端板前日本料理──若割烹

分享:

鮨、割烹和火鍋店在台灣是朝陽工業,永遠如雨後春筍般新店開張,極度符合台灣人的飲食習慣,這樣的現象現在也見怪不怪了。某日從敦化南路欲穿越巷弄而至安和路,就在一分鐘不到路程,突然發現三間一看就知是剛開幕的鮨、割烹日料店,顯示市場胃納量供不應求之外還有「結市作用」,不是林森、條通就是大安、安和隱密靜巷。而本次主題並非此事,而是這現象的陸續發酵作用。

富山縣產的螢光烏賊加上日本獨有的醋味噌醬料,鹹甜微酸適合下酒。(圖/黃宏輝提供)
富山縣產的螢光烏賊加上日本獨有的醋味噌醬料,鹹甜微酸適合下酒。(圖/黃宏輝提供)

一個意想不到的夢想世界,台灣籍年輕人只作高端接待的日本料理,跳過基層直接就是四、五千元起跳價,然而看日本籍料理長來台駐店的就是五、六仟,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眾客官總疑問這會有生意嗎?答案出人意表就是不知這些食客是從哪來的並是鐵粉。但我感興趣的是這生氣勃勃的未來生態學,但對其價位總覺得台北居大不易,已經回不去了。因此若有兩仟元有找的店但其水準仍居高端,我甚感興趣,第一是老闆在想什麼?第二是如何辦到的?第三這筆帳是怎麼算出來的?

大顆廣島牡蠣在茶碗蒸內釋出鮮甜湯汁。(圖/黃宏輝提供)
大顆廣島牡蠣在茶碗蒸內釋出鮮甜湯汁。(圖/黃宏輝提供)

台灣饕客界對於日本料理板前鮨或割烹有一專業術語「養師傅」,聽起來好像有單方面強勢性的不妥,若稍微解釋為培養和師傅的感情,那就切中了。在板前吧檯和師傅有互動是這日本專利的行為模式,互動久了成常客又培養了感情,吃個飯增加感情有何好處呢?這也是這篇論述中的次要議題,後續的結論保證會引起軒然大波,不是被別的食客投訴不公平待遇,另則就是老闆會把料理長給炒魷魚。通常料理長都再三叮嚀拍照儘量不要PO,我心中掙扎許久,今天實忍不住了,要讓各位看倌瞧瞧這些特殊待遇值不值得你去「養師傅」。

若割烹                                               

空間不大只能容納八人的若割烹,老闆兼料理長是位年輕型男,於是內部氛圍也走向年輕化,很少有日本料理店是純白的極簡風,而其料理絕不極簡。本來就已是人氣的祕境名店,經常性滿座預約困難,一度自己竟也猶豫,當被披露之後我心愛的店會不會更難預訂了呢?

口感香濃順滑的蛋黃醬意外平衡了黑鮪魚赤身中肚的豐富油脂。(圖/黃宏輝提供)
口感香濃順滑的蛋黃醬意外平衡了黑鮪魚赤身中肚的豐富油脂。(圖/黃宏輝提供)
厚實白魽魚片和紫蘇葉捲製成棒壽司,炙燒油香中帶有紫蘇清新。(圖/黃宏輝提供)
厚實白魽魚片和紫蘇葉捲製成棒壽司,炙燒油香中帶有紫蘇清新。(圖/黃宏輝提供)
天婦羅僅用極薄麵衣包住半熟的澳洲水姑娘龍蝦肉。(圖/黃宏輝提供)
天婦羅僅用極薄麵衣包住半熟的澳洲水姑娘龍蝦肉。(圖/黃宏輝提供)
綠竹筍在和牛壽喜燒顯露絲絲清甜,生食級雞蛋黃帶來柔潤感受。(圖/黃宏輝提供)
綠竹筍在和牛壽喜燒顯露絲絲清甜,生食級雞蛋黃帶來柔潤感受。(圖/黃宏輝提供)
軟嫩無刺的蒲燒鰻魚滿鋪在百菇釜飯上。(圖/黃宏輝提供)
軟嫩無刺的蒲燒鰻魚滿鋪在百菇釜飯上。(圖/黃宏輝提供)
甜筒填入松葉蟹肉絲、層層海膽,再點綴1匙魚子醬,浮誇中帶點驚喜。(圖/黃宏輝提供)
甜筒填入松葉蟹肉絲、層層海膽,再點綴1匙魚子醬,浮誇中帶點驚喜。(圖/黃宏輝提供)

以上精彩內容是否讓您食指大動?

完整美食內容就在延伸閱讀中!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